现如今,《流浪地球》的票房直指《战狼2》超过50亿大关应该是“指日可待”了。
当然《流浪地球》的成功,离不开郭帆导演和演员吴京等人默默无闻的付出,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刘慈欣的科幻故事原著,正所谓“一剧之母在于编剧”,不同于以往的科幻片采用放弃地球而建造巨型宇宙飞船进行“星际穿越”的路数。
大胆的采用了直接在地球上装上一万个奇观式的助推器,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避免被太阳吞噬,寻找人类新家园。
其实《流浪地球》隐晦的表达了许多的中国式思维和想法,相比于本身就一直漂泊和流浪在海洋的西方文明来说,中国人“安土重迁”和对家园的羁绊更为深刻。
之所以采用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甚至看上去有些笨重的方式拯救地球,是因为地球在中国人眼中,象征着人类文明的所有,是人类的本源,如果刨除实际情况,究竟能否将地球推走的问题不思考,将“地球变成宇宙飞船”本身就是属于每一名中国人独到的“硬核浪漫”,看似电影名中包含“流浪”二字,而中国认为“有地球,心也就不再流浪,也就选择相信希望”。
而《流浪地球》也在2月8日华语电影首次IMAX在海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上映,红遍全球。
美国纽约时报以对《流浪地球》进行赞赏性的报导,中国式科幻片带来的思考方式和欧美人大相径庭,在科幻片扎堆的现在,显得尤其亮眼。
有一部分给出较低评分的美国观众,特别酸的着眼于科幻片中的物理学知识,很明显在中美科幻大片上出现了“双标”。
但是更多的美国观众则着眼于中国科幻片的独特思路和故事性,有美国观众熟知的“家族羁绊的重要”和“自我牺牲的气节”的情节,瞬间拉近距离感。
而“国际之间的协调”和“集体意识优于个人意识”的“世界末日也得遵守交通规则”的新奇价值观是美国观众从未体验过的。
遗憾的是现在日本的上映日期还未确定,日本的网上早就炸开锅了。
各大日本媒体纷纷对《流浪地球(さまよえる地球)》进行报道,日本民众早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了。
我是住在中国的日本人,在中国看了这部电影。真的比想象中更有创意性,是一部很难得的好片。美国的科幻片往往以美国是世界的主人公作为默认设置,但相反的是,中国丝毫没有将政治违和感强加给观众,家族羁绊的爱和自我牺牲的部分就像在看好莱坞电影,让人不太喜欢,但是故事情节还不错,画面也相当好。
想看中国第一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虽然是中国的电影,但是并只有中国人拯救世界,日本人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乃至全世界的人都在齐心协力拯救地球,非常喜欢(刘慈欣)这样的国际主义剧本。
也有没看过电影,但是依然在一本正经的分析电影的日本人。
好像全体人员都躲避到地下都市
太阳没了迟早会灭亡的吧?
地球移动啊…要是脱离了适局带,会立刻冻结全世界,几乎全生命都快灭亡了。
不过有不和谐的声音渐渐传出,日本有些观众开始怀疑《流浪地球》的原创性。
中国观众,你们好,偶然搜索了《流浪地球》,这个博客的报道出来了,我好好的拜读了一下。
因为现在正好在中国《流浪地球》热映中,作为感想的话,我感觉中国的科幻电影的确很好啊。但是,在日本的网络上也有与《妖星格拉斯》相似、山寨的意见,你们是怎么看这件事的呢?
有疑问,当然就有回答,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这位日本观众,《流浪地球》并没有抄袭日本的《妖星格拉斯》,那么我在这里有义务先给大家介绍日本的老电影《妖星格拉斯》。
这部电影有些年头了,于1962年由东京宝冢映画株式会社出品,导演是本多猪四郎。电影的剧情大致是这样的:
在宇宙中有一个不断前进的妖星哥拉斯,从土星方向飞来,质量是地球的6100倍,将在45天后与地球相撞,一旦相撞地球上的所有将不复存在。
于是日本的科学家们采取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以避免地球与格拉斯相撞,在南极建造好了喷射基地,让地球成为一个大火箭偏离太阳系轨道。
虽然这个计划受到了阻碍,但最终实施顺利,全世界各国在国联的带领下在南极建立了基地,摆脱了哥拉斯的撞击,成功脱险。
乍一看都是在全球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建造大型发动机,推动地球,最后化解危机,剧情较为相似,但是仔细判断却有很大的不同。
《流浪地球》中,推动地球脱离太阳系的原因,是因为太阳膨胀,地球人不得不离开太阳系,去最临近的恒星系寻找新家园,是一个涉及100代人的2500年的“流浪计划”。
而《妖星格拉斯》中,推动地球并不是要脱离太阳系,而仅仅是偏离轨道不被灭顶之灾格斯拉撞上而已,其实和放冲天炮没什么区别,并不会考虑持久性。
而《流浪地球》中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拼尽所有去力挽狂澜的“点燃木星”计划,避免地球被木星吸引,《妖星格拉斯》中并没有相同的情节点对应。
另外,《流浪地球》的特效大部分都在国内完成,不要说和日本有瓜葛了,就和欧美联系都不大,怎么能扯上抄袭呢?
之所以有日本网友质疑《流浪地球》抄袭,可能和巧合有关,刘慈欣正好也是《妖星哥拉斯》上映第二年出生,在这种巧合之下,日本观众才有了这些猜测。
以上です。
别忘了点“好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