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上这个小袋子你能想象出它是做什么用的吗?
装伴手礼的礼品袋?装日常用品的洗漱包?
都不是,它要装的是死去之人的骨灰。
没有高档昂贵的木材,没有精雕细琢的花纹,只有简单朴素的白色,像极了生命原本的样子,干净纯粹的一张白纸。我们用生命的所有时间去尽数描画,写青春的狂草、写端庄岁月的楷书,只望在年岁的光影里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走到生命的尽头也能慨叹不枉此生。然而无论是辉煌几度还是连连挫败,死亡,终究会带走所有的这一切,让生命又回归最初的模样。珍贵庄重的骨灰坛与看起来有些简陋的遗骨袋包裹着的,是没有差别的“逝去”。
这个看起来有些迷你的纳骨棺就是所有遗骨袋的落点。纳骨棺深2.4米,最多可容纳两万具骸骨。这种与那么多陌生人合葬的方式实属罕见,两万具丢失了灵魂的骸骨在这个洞口窄窄、深不见底的纳骨棺中相互依偎,仰望着再也接触不到的天空。
在寸土寸金的日本,选择与陌生人合葬的方式能大大减低墓地的费用,约10万日元(约6400元人民币)的入园费很多人也能够支付得起。日本曾经一度流行过“共享坟墓”,东京都荒川区的町屋光明寺开辟了1500个代售墓地,每个墓地可容纳6具骸骨。除了降低费用以外,墓地的开发者认为这种墓地的存在能吸引像同性恋以及高龄未婚的老人这类少数群体。
近日,日本川崎市举办了这种特殊墓地的展览,来参观的群众之多使得主办方不得不将活动时间延长了两天。对新型墓地饶有兴趣的不再是思想前卫的年轻人,反而是许多年事已高的老人。日本人同样讲求厚葬,希望死后能葬在家族墓地,这与我们的文化别无二致。但让这些老人迈开脚步,接受新的形式和思想的原因是,“不添麻烦”。
在采访中,一位老人表示,自己的孩子不愿意接手家族墓地,自己只能趁还活着的时候为自己死后做准备。不愿意给别人的添麻烦,这是日本人一贯的处事原则,即便对方是自己的儿女。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的改变、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墓地价格飞涨,海葬、树葬等新型的下葬方式也颇受群众的青睐。然而日本老人的困境,远不止墓地这一点。
前几天安倍政府因为养老金的问题被在野党和民众强烈抨击,日本政府金融厅发表了一份《有关老后年金与资产的报告书》,其中提到即便是可以从政府手中领取养老金的老人,仍然需要拥有2000万的家产才能安度晚年。
2000万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多达120万,这对勤勤恳恳工作的普通人而言是无法承受的负担。在年轻时缴纳养老金,在年老后依靠政府的养老金支持度过剩余的岁月,这本是民众信以为真、赖以生存的保障,却在一夕之间被否定。
生活在生育率快速下降,劳动力缺失的时代里,脆弱不堪的日本老人到底该何去何从?
扫一扫,即刻抽签
别忘了点“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