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为什么你很难走进日本人的内心?| 日本社会

見た目は日本人、同じ日本語、だけどもなぜか、言葉が通じない

外表是日本人,说着同样的日语,但不知为什么,语言不相通。

——坂本慎太郎《この世はもっと素敵なはず》

中国留学生或者在日工作华人普遍反映,如果只是在日本旅游几天,其实还是很心情愉悦的,但是如果要在日本生活许多年,还是三思而后行。

他们发现自己很难走进日本人的内心,只能维持一个当面打招呼的程度。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日本交往模式

其实就是中国的人际关系。

那你会问了,中国人如此看重关系,为何还进入不了他们的内心,肯定是日本人冷漠,其实不是的。

日本人早已经发展出繁复的并且完全不同于中国的交往模式,如果还是一味的采取中国的人际关系这一套用在日本人身上,将会很难奏效。

  小团体中的外面人和里面人

在日本,小学时就开始分小集体,或者称之为小团体。

如果恰巧不是那么懂这些交往方式就会没有自己的“归属感”,这些“无团体人士”最容易被霸凌。

例如动画片《樱桃小丸子》里,小丸子的小团体里就有花轮、小玉、丸尾末男等人,动画片《哆啦A梦》里,大雄的小团体里就有静香、胖虎、小夫、哆啦A梦等人,就连《名侦探柯南》里,柯南的“少年侦探团”里就有灰原哀、步美、光彦和元太。

(ps:小编大致联想了一下,几乎所有的动漫都是小团体形式)

你会发现日本人从小就是以小团体的形象出现在“外人”面前的,一般人数不会太多,标准配置是4-5个人,这几个人形成了固定的小团体,一旦小团体内谁受到“外人”的欺负或者攻击,一般就是两个小团体之间无休无止的“战争”。

因为人员关系错综复杂,有时连老师都无力干涉。

而在小团体内部,往往还要分出比较鲜明的上下级关系。

那些高位的学生在他们往往是这个小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无论是智商还是沟通能力等都是这个团队的最高值,相反的话,很容易落入小团体中的最低阶级,小团体靠此来维持所谓自身的“团体秩序”。

不光是学校,社会更是如此,男主外,女主内。

就像男人负责在公司打拼,女人负责养家,而同一公司的太太们经常会举办“太太会”,各自男人的升迁直接影响到自己在“太太会”中的地位。

如果你认为你一直没有触碰到日本人的内心,很有可能你还是个“无团体人士”,说明你还没有进入容纳自身的小团体中,一旦你进入了他们的小团体,就可以做好友,可以接触内心,但如果日本人把你视为“外人”就你永远属于他们集体外面的陌生人。

这和日军宁死不降也有一定的关系。

日本军人宁死不降不一定是爱国,也有可能是投降后被遣送回国后会让整个家族体系蒙羞,被踢出团体,然后处处受到排挤至死,那样的话还不如光荣战死让家人的“团体地位”提高。

而中国人这一点完全不同,没有被团体绑架,尤其是90后和00后,思维方式比较倾向于个人英雄主义和不信命,相信自己的生活完全可以依靠自己追寻,而完全不用去依赖所谓的“小团体”来给予自己少得可怜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故意对陌生人设置语言门槛

日本人会对陌生人有种天然的距离感,哪怕双方都是日本人也不例外。

如果你是外国人的话,这种距离感会更明显,你只是察觉不到罢了。

他们心里一般会想:“反正过几年这个外国人就回国了,总之客套客套就行了”。

这种距离感并不是物理上设置障碍似的距离感,而是设置“语言障碍”,日语中被称为“敷居が高い”。

意思就是一直对你使用“过分的礼貌”,有意的用“礼貌”去和你生疏。

如果是交谈几回觉得互相不对付,没有必要深交的话,就会开始不断地使用日语敬语中“过分的礼貌”,基本上识趣的人再交谈几次后,就会慢慢的变成陌生人了。

但你说我是中国人,我可能很难体会到他们那细微的敬语该怎么办?

要我还一直追着聊天,那岂不是显得我“很不知趣”?

其实我要说,面对日本的人际关系,要守住的铁律就是“只看做,不看说”,划重点啊!

比如日本人说“下回请客吃饭”、“下回再见面”、“下回我们一起出去玩儿”等等,你千万别当真,十有八九都是客套话。

如果真的有下回,直接邀请你去聚会或者玩耍,做出了行动,这才算是你跨过了“语言门槛”被纳入了小团体之中。

如果是客套话,你在约他的时候,他会告诉你自己的行程早已经排到一年以后了。(ps:中国倒是也有,但是没日本这么严重罢了)

复杂的敬语是对一个日本人作为一个合格社会人的必要证明,如果你是一个外国人,可能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以。

所以说坂本慎太郎才在他的歌曲中唱道:“外表是日本人,说着同样的日语,但不知为什么,语言不相通。”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希望“朋友概念”不要过于沉重

如果你有幸被纳入了小团体中,你估计很难体会到称兄道弟和快意恩仇的友情。

我的建议是:“请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私人空间。

这一点尤其要注意。

千万不要让对方觉得你的友情过于沉重,礼物不要贵重,送的恰到好处就行,时间不要约的太勤,两周一次就差不多,要从兴趣和爱好开始问起。

反之,会让你的日本朋友感受到巨大的压力,甚至会选择和你再度构建“语言障碍”,缓慢排除在外。

日本还是比较享受那种“淡淡的友情”。

 

  日久见人心,酒是催化剂

还有一点,要真心想进入日本人的心里,你需要花大量时间打磨。

中国人可能看对眼了,或者有共同的敌人了,过几天就成挚友蓝颜了(ps:日本人也有这种情况,但很少)。

有很多日本人相处了一年了,恨不得互相还在说敬语。

日本人互相之间交友信奉“日久见人心”,所以,要给足时间互相考验,因此他们之间的交流方式多倾向于拘谨、谨慎、慢热。

 

不过,喝酒是个例外,你要是能和对方一块喝酒就能够快速敞开心扉,短时间内成为朋友。

换句话说,对方如果答应和你出去喝酒,你们也差不多是朋友了。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融不进日本社会,进不了日本人的心啦!

各位观众老爷们请踊跃回复哟!

如果喜欢我们的作品,请持续关注日本物语和我们的知日圈App,并动动您的小手给我们加星标~

以下是星标的添加方法,在这里要谢谢各位观众姥爷和衣食父母们,你们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

 

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