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二战日本伊-400潜水航母,技术、理念先进却毫无实用价值

二战中日本拥有世界最强的海军之一,在潜艇方面虽然德国的U艇一度大放异彩,但是日本在二战期间的潜艇制造技术同样先进,之所以日本潜艇没有取得傲人的战果,主要是高层对潜艇的使用不得当以及数量不足,其中伊-400潜水航母就是一大代表。

伊-400潜水航母

1942年11月,一艘日本伊-25号潜艇在美国西海岸附近放飞了一架侦察机,这架飞机孤独地飞抵俄勒冈州的森林并投下了两枚小型燃烧弹,引起的大火很快被当地居民扑灭,虽然这次的攻击就像日本的气球炸弹一样不痛不痒,但是让日本人看到了希望。

当时的日军虽然成功偷袭了珍珠港,并且在太平洋北部一个毫无战略意义的美国岛上登陆,严格来说日本没有完成将战火在美国彻底燃烧的目的。为了让美国民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争,而且不是那种不痛不痒的扔两颗燃烧弹,日本必须另外想办法来达到这个目的。

伊-400潜水航母

在新思路的指引下,日本开始建造能够搭载更多更专业作战飞机的潜水航母,它们可以秘密地通过美国水面舰艇的封锁全抵达美国,然后发动出其不意的空袭作战。这种潜水航母就是伊-400。

伊-400是美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出现以前的最大潜艇,水面排水量3550吨,水下排水量6560吨,长122米,宽12米。这样巨大的尺寸可以装载更多的燃料,以16节的巡航速度航程能达到33000海里,可以抵达世界任何一片海域。

伊-400潜水航母

武器上在艇尾安装一门140毫米甲板炮,机库上方有3座三联装25毫米炮,指挥塔上有一门25毫米防空炮,艇首有8具21英寸鱼雷发射管。主武器是甲板飞机库里的2架(后来改成3架)M6A1“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这种专门研制的轰炸机机翼可以完全折叠,可以携带一枚800公斤重的炸弹或者一条450毫米口径航空鱼雷。

在使用这些飞机时,潜艇需要浮出水面,水手迅速打开机库舱门推出飞机并组装,通过严格的训练之后水手们只需要45分钟就能完成飞机的组装、加油、弹药挂载并升空。升空时飞机在机库前方的滑轨上滑跃起飞。降落回收时,飞机通过艇体上可折叠的起重机吊回甲板上,重新折叠后放回机库。

伊-400的甲板机库

要操作这样一艘庞大的潜艇,设计时计划145人,后来增加到了213人,根据战后一些日本军官的介绍实际上一般搭载220名船员。

Related Post

虽然潜水航母本身是一个很先进的概念,而且伊-400使用的技术都很成熟先进,但是并不适用于实战,连赋予它的任务都无法完成,这又是为什么呢?

伊-400潜水航母

首先就是数量太少无法起到关键作用。

原计划制造18艘该型潜艇,最终只制造了4艘。即便是全部制造出来,以18艘潜艇的搭载量,最多只能搭载54架“晴岚”飞机,而这些飞机只能搭载54枚800公斤的炸弹。这种数量的炸弹就算成功投掷下去,也难以对城市这一类目标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更何况18艘大型潜艇浩浩荡荡的是很难突破美军在太平洋的防御线的,而分散突围的话,单支船队的攻击力量又将进一步减弱。

建造中的伊-400

潜艇本身的技术问题

尽管使用的都是十分成熟的制造技术,但是设计上依然有一些问题。以当时的技术而言,要想操控这么大一艘潜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艇体是将两艘潜艇并排组成,类似于后来的“台风”级潜艇,它的指挥塔并不在潜艇正中央的轴线上,而是偏离了7英尺,为了平衡重量,机库向反方向偏移了2英尺,这种设计破坏了潜艇的平衡性,在发射鱼雷或者在水下剧烈机动时潜艇会发生摇晃。

晴岚攻击机

除了潜艇本身的问题,搭载的“晴岚”战机也有很多问题。作为一种水上飞机,飞行速度、高度以及机动灵活性都不如其他战机,如果遇到战斗机的拦截或者高射炮的打击,“晴岚”是很难全身而退的。二战末期雷达已经普及开来,美国依靠强大的工业制造了不少的雷达并装备,相比于伊-400安装的雷达,不仅效率更高,可靠性也高得多,能够提前对发动攻击的“秦岚”进行预警。

伊-400的甲板炮

最终结局

伊-400被制造出来以后,日军高层对它的使用也感到头疼,此时全面被动的日军有太多的目标需要打击,一会儿决定用伊-400攻击巴拿马运河,一会儿决定用来空袭美国本土,一会儿又想用来攻击美国舰队,最终这些潜艇都在没有派上用场的时候就遭到损失,伊400号在本州东海域被美军俘虏并带回美国研究。

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