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二战日本南下后,东南亚过得多惨?许多人被征当炮灰,原油被透支

1939年夏天,在中国边境一个叫“诺门坎”的地方,日本关东军和苏联军队发生了一场激战。当时世界被战争阴云笼罩着,很少有人会关注远东地区的一场小战役。但是诺门坎之战被认为是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在中国横行的日军在于战中被苏联打败,“北进”无望的日军只能南下,开始了侵略东南亚的序幕。

日本侵略东南亚始于1941年12月,此战是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日本在中国深陷战争泥潭,和数倍于己的中国军队在漫长的战线上对峙,还遭到敌后抗日武装的袭扰,国力已经接近透支。但此时日本执行“以战养战”的国策,不仅在中国掠夺资源,还将目光投向了西方人占领的东南亚。

东南亚在当时是世界最重要的橡胶、石油产地,是西方国家的“奶牛”。日军在1941年12月入侵东南亚,东南亚的法军、英军、美军一败千里,日本仅仅花了半年就把整个中南半岛和马来、印尼诸岛收入囊中。

在占领东南亚的三年里,日军曾以“黄种人的解放者”自居,将侵略美化成“解放”,声称日军赶走白种人,是为了建设“大东亚共荣圈”。那么,日本在东南亚到底犯下了哪些罪行?又掠夺了多少资源呢?

一、欧洲人的“奶牛”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欧洲人就绕过非洲好望角开拓亚洲航线,从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来到东亚。经过几百年的武装殖民,到了20世纪初期,整个东南亚除了泰国保持主权外,所有地区都是西方人的殖民地。

在那个年代,越南、柬埔寨、老挝属于法国殖民,名为“法属印度地区”;菲律宾则先属于西班牙,后来属于美国殖民;缅甸、马来、新加坡属于英国殖民;荷兰统治着印度尼西亚,名为“荷属东印度群岛”。东南亚一直用丰富的资源供养着西方列强,这里盛产橡胶、石油、砂糖,还有铜、铁、金、镍、铝、锡、钨等金属矿藏,这些矿物在民用和军用方面都至关重要。

到了二战时期,欧洲此时深陷德国的铁蹄之下,法国、荷兰已经“亡国”,英国自顾不暇,美国则切断了对日的石油供给。

而日本则决定在1941年末侵略东南亚,因为这里的丰富资源一直让日军大本营垂涎欲滴。这头“西方人的奶牛”若能被自己利用,则“大东亚圣战”的胜利指日可待。

为此,日军早就想好了计划:先南下中南半岛,因为法军最为不堪一击,然后日本人高举“民族解放”大旗,争取殖民地人民的支持,再将英美逐个击破。

二、橡胶、石油和大米

日本首相东条英机曾对东南亚战略做出规划:“大东亚圣战的关键,一方面是保证朝鲜、满洲等战略据点,另一方面则要把重要的资源地区收入我方控制,由此扩充日本的战斗力。”

东南亚的矿产和中国华北地区、以及伪满洲国的矿产可以互补,而且东南亚还有日本最最紧缺的战略资源——石油。日本占领的地盘内没有任何石油产出,他们曾在中国东北找了很久油田,但是颗粒无收。而在美国对日开始石油禁运之后,日本的工业接近停转,进攻东南亚更是刻不容缓。

而后,日军用半年时间就打败了西方军队,统治了整个东南亚。日本知道英法不足为虑,但是美国的反攻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加紧在东南亚疯狂掠夺资源。为此,日本成立了“大东亚建设审议会”,将每一种具体的资源规划到不同国家,每个地区生产自己丰富的产品,其他物品由国外进口。

Related Post

当时,日本掌控了东南亚所有的交通运输渠道,铁路和港口优先运输军用物资,民用的财产被无偿征用,甚至直接抢夺没收。大量东南亚华人的资产,包括油田、工厂、矿山都被交给日本财阀,华人遭到驱逐、囚禁、甚至屠杀。

日本入侵泰国后,泰国政府和日本结盟,这个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为日军供应橡胶。之后,日军继续南下赶跑了荷兰人,派军队接管了“荷属东印度”的油田,开足马力产油。

在中南半岛,日本人让越、老、柬三国种植水稻,在缅甸则种植棉花。日军在当地收取重税,大部分农业产品都被征用北上,补给日本国内和侵华日军。这些资源不仅送到了日本,连远在欧洲的德国都求日本供养。日本要求德国提供坦克和舰船、钢材,日本提供石油和橡胶、锡矿等资源。

三、日本的残酷掠夺和奴役

在日军的疯狂压榨下,印尼油田在1943年达到生产巅峰,产出4960万桶石油,之后常年保持4000万桶产量,供养着日本的工业生产和日军的汽车、坦克。日本这种压榨式的开采透支了很多油田,让战后印尼的原油生产难以恢复。

日军在缅甸推行“军事化农业”政策,让缅甸农民挖掉地里的水稻,改种棉花等经济作物,造成粮食大量减产。1945年,缅甸的粮食产量只有战前一半,加上日军推行“配给制”,只给人民口粮,多余的粮食一粒没有,缅甸一时民怨沸腾,流民遍地。

在越南,日本每年征收粮食50万吨以上,1943年甚至达到了100万吨,越南全国被榨干了。1944年日本强迫越南人种植军用作物,又征收50万吨粮食,结果导致越南北部的大饥荒,在1944年末到1945年初,越南北部饿死200万人,死难人数占当时越南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

除此以外,日本还以“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为口号,强行征发大量的东南亚人当劳工,修建碉堡,港口和铁路。1942年末泰缅铁路动工,日本强迫十万东南亚劳工劳动和1万战俘进行建设,最后几乎90%的人死于过劳和疾病。在人口较多的印尼,日本征集几十万印尼人参军,随日本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大战盟军。这些印尼人背井离乡,缺乏武器和训练,最后大部分当了炮灰,死于异国他乡。

四、失败前夜,日本却留下独立的种子

1942年到1945年这三年间,东南亚国家被日军疯狂压榨,当初“解放”的虚伪面纱已经摘下,东南亚人已经到了反抗的边缘。日本败相已显,这时他们开始扶持东南亚的独立运动,支持民族运动领袖,给钱给枪,让他们跟宗主国对抗。1945年败退前夜,日本几乎让整个东南亚全部独立,坚决不把这头“奶牛”再交给西方。

在日本战败之后,大部分被日本侵略的国家都在声讨日军罪行,东南亚国家却一直对此很沉默,甚至主动跟日本靠近。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日本最后培植了一批民族独立分子,间接推动了东南亚的民族独立运动。这些运动的领袖如缅甸的昂山将军、菲律宾的总统哈罗斯、印尼的苏加诺都跟日本沾亲带故,自然不会过于鞭挞日本对本国的侵略。

这些国家成为战后日本外交正常化的先锋,东南亚在战时和战后两次帮助了日本,这份“贡献”让两方感情甚笃。只是世事难料,那些死去的劳工和战死异乡的无辜死者若是知道此事,灵魂怎能安宁?

本文作者:商学野

参考资料:

1、《二战期间日本对东南亚的侵略、奴役和掠夺》,高芳英

2、《二战后日本-东南亚和解与中日和解的比较》,王高阳

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