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共享爸爸App来了,欧派真是个故事宝藏!

后台回复「设计说」

日站君会为您推送一条设计物语

365天,365句经典,每天只更新一次哦

From:广告文案(ID:adwriter)

千算万算

也算不到有人想做一款「共享爸爸」 App 

它的 logo 长下面这个样子

核心功能是当你打开它后

就能找到最近的共享爸爸上门服务

帮你陪孩子、哄孩子

必要的时候

比如孩子在学校惹麻烦了

共享爸爸还可以客串孩子爸爸

去学校给其他家长赔礼道歉

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

它给自己想了一句 slogan ——

共享爸爸

比爸爸更完美的爸爸

并且

还专门为此制作了一支广告

只不过

这支广告

藏在了另一个广告里

我不知道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完美的爸爸

但有一点,我很肯定

在这个时代,什么都能共享

但对家人的爱,只能定制

为家,定制一份爱

为爱,定制一个家

这则广告中的广告,开头悬疑,中间喜感,结局反转。

看到最后你也会发现,共享爸爸 App 并不是真的存在。

它是欧派爱家计划在即将到来的「5·15 国际家庭日」,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家庭亲子陪伴,所发想出来的一款虚拟产品。

这款虚拟产品,欧派虽然没有开发成真正的 APP,但还是模拟开发出了它的小程序版本。

并且,还由此延伸制作了相关的共享爸爸真人玩偶。

共享爸爸真人玩偶

借助这款虚拟产品,欧派在广告片里投射出的,是当代城市中产家庭中所常见的一种现象——

父爱缺位

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它一方面让共享爸爸 App 这款产品有被开发出来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它也让欧派找到了一个情感锚点,去向目标消费者输出自己对于现代家庭关系的理解。

和以往讲述家庭亲子陪伴重要性的故事不同,欧派在形式上,做出了创新。

它把自己的立意,放在了这两年既受大家关注、又时不时遭到大家质疑的「共享经济」模式下来进行沟通。

这样的做法,无论是从传播的角度,还是从人伦的角度,都有它可以讨论和扩延的空间。

因为「爸爸」这个角色,是家庭中的基本构成单元,也有人际中的社会属性。

当他被当成一种商业模式被共享后,会颠覆认知,也会冲击人伦。

但很显然,「共享爸爸」只是欧派这个故事的外衣,在它的内核,所诉说的,还是「爸爸对孩子的爱,无人可以替代」。

这种情感上的无可替代唯一性,落到欧派的产品身上,就相当于是全屋定制给人的那种独家感。

只不过,再稍微多想一点点,故事里那位从事「共享爸爸」工作的爸爸,在发现自己家庭地位被同事共享后受到冲击,最终换掉工作,选择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家人……

那说到底,只能算是一种委曲求全。

谁能保证,他换的那份工作,就一定是他所热爱的,同时又能获得高回报的呢?

而这种委曲求全,其实反过来也恰恰说明了,这世界上真的很难找到一种解决方案,去让人能完美地兼顾工作和家庭。

那感觉就像是你不能要求一个人在工作上坚持做到 996,又要他在生活上坚持做到 669 一样。

另外,如果我们把视线从这个「共享爸爸」的故事拉开,去回看欧派最近 3 年跟消费者在情感层面沟通所做出的努力——

欧派已经越来越是个故事宝藏了。

而且,它很可能已经变成了中国家居品牌里,最擅于讲故事,也敢于进行故事创新的那一个。

比如,2017 年和 2018 年中秋节,欧派连续推出狼人故事系列,发展出了一个高辨识度的 IP。

2018 年和 2019 年的春节,欧派连续推出「回家故事」。

在故事里,聚光灯都打向了空巢老人这个群体身上,一个充满奇幻感、一个带着现实感。

还有 2018 年「5·15 国际家庭日」,欧派讲了一个机器人爸爸的故事。

再结合今年推出的这个共享爸爸故事去看,未来欧派爱家计划的沟通抓手,应该也会聚焦在爸爸系列身上。

也就是说,欧派已经用一个个故事,在几个重要的营销节点上,慢慢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护城河。

并且,这里面的每一个故事,在产品层面反复诉求的都是「定制」,在空间层面反复指向的都是「家」,在情感层面反复导向的都是「爱」。

可以说,故事,就是品牌和消费者情感交流的神助攻。

它能让消费者移情于品牌,让他们在品牌所构建起来的世界观里找到共通的自我。

当然,找到一个故事,并且讲好一个故事,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

美国创意写作指导者罗伯特·麦基认为:

故事的艺术不在于讲述中间状态,而在于讲述人类生存状况的钟摆在两极之间摆动的情形,讲述在最紧张状态下所经历的人生。

也许多年以后,随着欧派在讲故事的艺术上深层开发, 我们可以进入「欧派的广告故事会」里,去经历自己曾有过和曾想拥有过的人生。

或紧张、或惊险、或温暖、或奇幻……

-END-

日站君私人微信

rizhanjun2020

你造吗

搭讪日站君

比看片儿还有意思

日本设计  驻足细节

喜欢我们的文章就随手转发到您的朋友圈吧

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