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语君接触到与“女权”有联系的话题还是比较敏感的,首先阐明,原则和初心不能变,个人认为“国际劳动妇女节”,正式的名称一个字都不能少,坚决不能被商家的营销手段耍的团团转。
国际妇女劳动节的由来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过3月8日?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服装和纺织女工举行了一次抗议,反对非人道的工作环境、十二小时工作制和低薪,这个可以说是近现代女性真正作为一个群体为自己发声音的开端。
1908年3月8日女性活动达到高潮,有1.5万名妇女走上纽约街头,要求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和享有选举权等,并喊出了“面包加玫瑰”的口号。
1909年3月8日,爆发了著名的芝加哥女工大罢工,得到全美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妇女群众的广泛同情和热烈响应,最后取得了胜利。
1977年,联合国大会邀请成员国以“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之名,将3月8日定为“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或“联合国女权和国际和平日”,简称“国际劳动妇女节”,中国进一步简称为“三八妇女节”。
中国第一次庆祝“三八妇女节”是在1924年,广州各界妇女两千多人举行了盛大集会。
1940年3月8日,延安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国际妇女节大会,毛主席曾说过:
“我们现在打日本要妇女参加,生产要妇女参加,世界上许多事情没有妇女参加就不成功。我们女同胞,现在不但受着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顽固分子、土豪劣绅的欺侮,而且还受着那不开明的男人的欺侮。现在有些地方不许妇女开大会,不许妇女讲话,不许妇女讲自由平等,不许妇女办事,这是不对的。我们妇女今天要开会,要讲话,要办事,妇女要自由平等,全国妇女就要加紧团结,几万万妇女结成一个团体,这力量就大的多!”
所谓“妇女能顶半边天”就是这样来的。
1960年以来对“三八红旗手”和“三八红旗集体”的评选与表彰活动,则在建国初期树立起了良好的“新中国妇女”的形象,在男女平权上,中国一直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其实说了这么多历史问题,其实只是想说,3月8日作为“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全世界女性觉醒的纪念日,也是无数不甘于被压迫的女性用前仆后继的罢工、游行、流血和反抗换回来的胜利纪念日,本质是正视女性“半边天”的地位,并且要求男女平权,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并非女权或者是母系,这一点一定要清楚。
“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根本意义
年轻女孩多不喜欢“妇女”这个称呼,觉得土气,并且特别显老,首先我们得理解“妇女”二字的含义。
妇女一词出自《礼记·曲礼下》中“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这一段中其实“妇女”其实是两词组成的,“妇女”一词中的“女”指未出嫁的女子,而“妇”是指出嫁后的女子,加上“妇”的繁体字是“婦”,也就是在拿扫帚的女人。
所以法定意义上年龄超过14周岁就可以被称为“妇女”。
既然到了现代,很多人也就不会再拘泥于古代根本的词源,总觉得“妇女”被更多的用来形容已婚女性,如果过这样名称的节日,总感觉怪怪的。
其实,上文中提到了,国际劳动妇女节,一个字不能少,是因为这个节日的的确确是“国际化”的,并且通过“劳动着的妇女”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不被性别歧视,最终改变命运的事情。
这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因为它关乎的是占人类种群二分之一的女性的真正权利平等。所以庆祝劳动妇女节是为了纪念“男女平等”,而并不是庆祝“性别为女”。
节日的本质是为了社会上需要被关怀的群体而设立的,达到补偿机制,如果生硬的改名为“女生节”或者是“女神节”其实暗含着“男女不平等”的危险信号,前人的努力都白费了。
大家要明白的一点是“国际劳动妇女节”相对应的并不是“男人节”,而是“劳动节”,我们需要对“劳动”给予赞美,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我们都应该尊重“劳动者”,只有将这个节日拆分为三个词语,大家才能明白这个节日的良苦用心。
为了渲染节日气氛,商家们会不遗余力的将“国际劳动妇女节”包装成“only women(女性专属)”,精细的把女性打造成一个又一个的“女神”,让“女神”和“女神”互相攀比,含有土味含义的“妇女”当然成为了商家的眼中钉,肉中刺,最终伤了钱包,富了商家的腰包,节日的制定是严肃的社会活动,不是资本家乃至你我想玩就玩的游戏。
奉劝各位商家,如果想促进消费,干脆就叫购物节,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面对鲜血抗争来的严肃节日面前是行不通的。
从日本正式改名为“女性节”看出日本男女性关系
二战后的日本,于1946年4月10日举行了战后首次总选,并且是第一次正式允许女性参选的总选,其结果是有39名女性当选代议士,后来的这一天就被定为日本的“妇人之日”,词语意思几乎完全等同于“妇女节”,1998年改为了“女性之日”,即“女性节”。
因此,在1998年后,3月8日在日本也是被称为“国际女性节”(国際女性デー)而不是“妇女节”,因为日本人认为“妇女”并不能表现对女性的尊敬,采用了中性的“女性”二字。
在世人眼中,日本几乎就是男权社会的代名词,将“男尊女卑”发挥到了极致,导致婚后大部分女性要做全职主妇,而放弃自己的事业,好像日本女性生来就不会反抗,就要依靠男性才能生活一样。
在2017年世界男女平等排行中,日本仅排第114位,这样低的排名,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实在是很难理解的一件事。
但是似乎最应该提倡平权的是日本女性,但是为何这么多年,日本女性不但没有抗争,还习以为常呢?实际上,日本是披着男权社会外衣下的“女权社会”。
虽然日本女性从事劳动、政治、经营管理工作及拥有教授头衔等指标上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值水平,甚至远远不及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但是日本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健康程度、平均寿命等指标却几乎是全球第一。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了日本社会最根本的男女关系了吧?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女方放弃了功名利禄,而得到了女性作为“内”的实实在在的福利。
日本女性不会去从事繁重的劳动力,对于他们来说,嫁给可靠的男性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份终身的铁饭碗,可以理解为有了“编制”。男性如果不出去赚钱养家给妻子提供安逸的生活就会被看作废柴,就连街坊邻居都看不下去,并且在日本《民法》中第四篇“亲族”中的第752条和第877条及其下属款项明确规定了家庭之间的抚养义务,男性的确是有赚钱养家的“义务”的。
在日本,只要丈夫敢甩了妻子、敢失联、敢家暴,就意味着一笔恐怖的高额赔偿,几乎是赔到倾家荡产,这还不算离婚抚恤金,巨额的“离婚成本”导致日本男性处于婚姻中的劣势地位。
而日本全职太太只需要简单的做做家务就好,如果不生育孩子,社会也不会对女性指点,所以全职女性在家对其他国家人来说相当于“囚禁”,但对日本女性来说,是极大的“清闲”和“福利”。
在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体系下,该有的都有了,日本女性自然也就不去抗争了,可以说日本有着另外一套对于“男女平等”的独特见解。
以上です。
别忘了点“好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