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最后一天,该写点什么?还是写一写中日关系,聊一点私房话。
2018年的中日关系,到底呈现什么样的状态?用一句行话来概括的话,可以说是“稳中有升”。
这个“稳”体现在哪里?有三个方面:
第一,双方不再为钓鱼岛问题针锋相对。中日双方都在这一个事关主权的问题上,放下了高姿态,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默契——中国海警船每隔15天去巡航一次,每次进入12海里海域约2小时,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不再向外排挤中国海警船,而是远远地跟着——叫“监视”。钓鱼岛事实上形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共管态势”。
第二,首脑间交流实现了正常化。一方面,在5月份,中国総理相隔8年首访日本,除了东京之外,还访问了北海道,双方达成了70多项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中断了7年之久的两国高层互访制度得以恢复。10月,安倍首相实现了就任首相6年来的第一次访华。另一方面,在国际会议场,双方领导人都能以对等的外交礼仪,进行首脑会谈,讨论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
第三,东海紧张局势趋于稳定。5月,中日双方正式签署了启动海空紧急联络机制的协议,并同意互设红色热线。日本海空自卫队对于中国海军舰队和空军编队通过宫古海峡进出太平洋,减少了近距离跟踪拦截行为,避免擦枪走火事件的发生。
那么,2018年的中日关系,到底在哪些领域出现了“升”呢?
首先是经济合作领域。安倍首相在10月访华期间,中日两国正式宣布启动共同开拓第三国市场的合作机制,并当场签署了52项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中日两国在开拓海外市场这一领域,开始结束相互间的恶性竞争,走向合作共赢的时代。另一方面,中日两国也开始强化技术产业合作,并通过这一合作,实现产品与技术的合作输出。中日两国正式开启了产业与市场大合作的时代。
更大的意义在于,日本尝试摆脱美国的束缚,通过与中国在第三国市场的合作,间接参与了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其次,是中日双方开始构建军事互信机制。中日两国正式启动海空紧急联络机制,是构建两国军事互信机制的重要基础。2018年,两国的军事部门官员开始有了较多的互访,中方正在考虑邀请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参加2019年6月举行的青岛海军节的海上检阅活动,实现战后70多年来,日本海军舰艇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而日本方面也在计划邀请中国海军舰艇参加2019年10月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检阅式。
2018年,是中日两国关系全面改善的一年。两国关系得以迅速改善,其重要背景有两点:
第一,日本方面深感两国政治的长期对立,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合作与区域安全,因此努力想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第二,中国遭受美国政府的贸易打压,两国关系陷入对立,也需要强化与日本的各方面合作,共同维护贸易自由主义。
中日关系“稳中有升”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矛盾:
第一,日本依然在积极推行印太中心战略,对于中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实施牵制。
第二,2018年,日本提升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这影响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
第三,虽然中日双方达成了共同开拓第三国市场的协议,但是由于双方机制与商业习惯的不同,还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磨合期,需防止中途出现波折。
第四,日本努力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但是毕竟日美是同盟国,在涉及到双方战略利益的时候,不排除日本的天平出现大幅倾斜的可能性。
2019年,中国最高领导人将访问日本,中日两国将会有进一步发展与提升全面合作关系的框架性文件与新指针的诞生。挑战依然存在,只要两国善于排除第三方的干扰,坚定睦邻友好、互惠合作的方针,两国关系一定会继续往前走,并开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时代。
附:2018年中日关系十大新闻(日本新闻网评选)
一,4月,中断8年之久的中日高级经济对话会议在东京举行。
二,5月,中国総理相隔8年正式访问日本,宣告两国恢复中断多年的高层互访制度。
三,5月,两国军方正式启动海空紧急联络机制。
四,10月,安倍晋三第二次担任首相后首次访华。
五,10月,中国两国达成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协议,首次签署52项合作项目。
六,11月,460家日本企业参加中国首届进博会,日本成为参展企业最多的国家。
七,11月,中国国安部长秘密访日,协商两国情报合作机制。
八,11月,中国海关总署宣布,对新潟县大米进口实施解禁。
九,11月,中国影星蒋劲夫家暴日本女友,遭到东京警视厅逮捕。
十,12月,中国政府表彰10名对中国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外国友人,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与大平正芳前首相获得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