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篇视频微博,配文为:既然输在了起跑线,那就唯有加倍努力!拼尽全力,绝不轻言放弃!
视频中的白衣孩子,在一开始因为小失误是落后于一起出发的其他孩子的,却没有放弃,一直按照自己的步子前进,在这途中,一个接一个地超越了在他前面的孩子,有孩子跌掉也没有影响到他前进的步伐,晃过神来,他从最后一名变成了第一名。
这个视频引发了大量网友的热议,截止今天,人民日报这条微博的点赞数都破万了。评论画风各异,有说中国爸妈不敢幼儿园孩子这么玩,有说这是别人家的幼儿园。
其实在日本也有这样的现象存在,更多的家长是支持孩子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毕竟有一句话:“家庭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颇为深刻,但在中国,“危险的事情不能让孩子做。”这是不少中国家长保护孩子的方式之一。
那么,日本的家长是如何看待“孩子去做危险的事情”这件事的呢?
一位曾经有过日本见学经历的老师亲述:
曾经见过日本小学的手工课,当时就被震惊了!课上,每一个小孩子都拿着一个铁锤敲钉子,还拿着电锯在锯木头,这些事情在国内是不敢想象的。当时这位老师忍不住问了日本老师:“家长怎么就放心让孩子做这些事情,难道不怕发生危险吗?”日本老师笑了笑,说:“危险到哪里有会有的,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如何去逃避危险,而是面对危险,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当时被日本老师这句话给震撼到了,我们固有的思维当中,因为父母的经验,我们总是能预知一件事会带来的危险。
小时候,我们想帮在厨房忙碌的妈妈搭把手,妈妈总是会阻止我们:“这里有火,有刀,危险,你快出去。”
上学后,赛跑比赛不小心摔伤,妈妈会一脸担心的和我说:“孩子,跑那么快干什么呀,多危险,以后慢慢跑,不着急。”
高考后,填报志愿时我看上了一个外省学校的专业,而妈妈生怕我去外地吃不饱穿不暖,要求我一定要考个当地大学,多少年后也许会因为当初的决定后悔莫及。
这些母爱犹如一盆盆的冷水将孩子求知的小火苗浇灭,到最后,成就了没有主见的自己,现在想想,家长的过度保护,造成了这样的自己,这对孩子来说,真的就是正确的吗?
危险到哪里都会有,而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它,而是正视它。日本育儿教育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培养面对危险的应变能力。
*译:因为危险,就不用刀具,因为怕受伤就不用刀具,因为怕烧伤就不用火,这样真的好吗?如果这样的话,面对危险,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孩子只会越来越多,如果遇到过小的危险,当面临真正的危险你就不会束手无策了。如果在很小的时候,连一点小的伤害都不能承受,那么在长大的时候,就会变成更大的伤害了。刀具、工具、火,小孩经历各种各样的危险,有时候也是并不可少的,为了让他们更好的应对,我们就应该学习如何处理这些事情。
在面对孩子摔倒这一问题上,中国妈妈和日本妈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选择性逃避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少一次自我突破、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也就是错失了一次学习的机会。而这两种家庭教育下的两个孩子,长大后或许又会有不同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