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还有两个小时下班,〇〇桑对着excel表长叹一口气,把刚做完的表熟练地、不动声色地删掉,新建一个表格,再做一遍。” ——Seamo Tsai
早些年,一本《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让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让我思考了“过程”和“结果”的辩证关系。但反观日本职场,又何尝不是这本书所描述的情况呢?
日本的“穷忙族”,究竟是因为“越穷才越忙”还是因为“越忙才越穷”,你们心中应该自有答案。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日本人是如何“看上去很勤奋”的,以及剖析这种“假象”背后的原因所在。
难不成上个厕所,跑个销售你还得给我配私家侦探?
在日本的一栋写字楼里吸烟处也就那么一两个地方,会设在楼下的公共区域,更有设在地下的,如果仅仅是烟瘾大,一天去个一两回很正常,快去快回嘛。但是有的人去的次数多,时间还很长,如果说公司在写字楼的楼顶,每回去吸烟光是因为电梯就要等待很长时间。
厕所大法好,因为老板不可能在厕所里装摄像头拍你究竟在干嘛,更不可能专门给你配个人去厕所监视你的一举一动,所以有很多日本职员打着拉肚子的幌子去厕所睡觉消磨时间。
跑销售的人更是可以在简短的商谈结束后,自己再去休息休息,感觉混够时间再回公司,在外面待的时间如果在合理范围内够长的话,老板可能甚至会觉得业务精良,善于斡旋呢!
能拖一个月,坚决不拖一星期
在日本职场,一项工作如果是有期限,那么大家基本上都会在期限的最后时刻集中提交,绝不早提交,也不晚提交。
如果是没有定期限,那这就得从长计议了,说是各种“分析”,需要“大量求证”而且还需要给出“反复检查”的时间,定期限一般会拖到遥遥无期,而且现在的日本职场可能因为经济不景气好了一些,原先会出现类似于打着“求证”、“检查”、“分析”等虚头巴脑的幌子混加班费的情况。
你会说,我提前把工作做完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磨蹭到最后一天?日本工薪族的思维是这样的,今天如果提前做完,明天就没有工作干了,领导会觉得工作布置少了,之后把整个部门的工作量都提升起来,并且整个部门的其他同事都会责怪你。当时会认为你工作效率高于其他人,并且把其他人的工作分给你,其他人存在的价值减弱后,就会来排挤你,甚至处心积虑地害你。
所以最好是谁都不要当出头鸟,所有人都卡在“截止期限”一块提交工作成果,如果有错误,领导怪罪就怪不得任何一个具体的人,到时候就让一个莫须有的“团队合作”背锅就好了。如果说要给全公司职员判死刑的话,罪名一定是“团队合作”。
文书备案是“脑筋偷懒”
你经常可以看到一群日本职场人花上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准备一些不知所谓的会议资料,杂七杂八形形色色看上去还挺多,在开会的时候分发下去,开会完毕后还要身体力行抄送会议记录给分发下去。
而且不光是会议资料和会议记录,就连一切产品变更、商谈记录、笔记全部都要做成文书备案,不管有没有必要。但如果一直重复这样机械性的工作,不去思考建设性的意见,我们可以说就是“脑筋偷懒”。
这些日本工薪族甚至会暗自期望会议和项目能够一直都出现,这样就可以积极地去文书备案,不用动脑筋,只需要抄写即可,让老板看见自己奋笔疾书工作的样子和敲键盘噼啪作响的样子,简直没有破绽,无懈可击,但是时间就是这样过去了,时间一长,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都是损失。
开会泛滥成灾
日本职场善于开会,他们拥有着种类最为庞杂的会议,何以解忧?唯有“开会”。有各种各样的例会、晨会、周会、产品报告会、项目阐述会等。
而且超长时间会议也存在于日本职场,而且很可能超时严重还得不出来结论和解决方法,这样的会议就是滋养“偷懒”的温床。
沟通是很重要,但如果泛滥就有很多日本职员打着开会的幌子“偷懒”。
“我们的目标是!”“不被公司炒鱿鱼!”
战术偷懒那都是比较低级的偷懒,“战略偷懒”那才真恐怖。
举个例子,假如日本的一家公司负责产品研发部门的新一年的目标就是让产品性能提高百分之五,这首先是一个很虚的目标,没人知道“产品性能提高百分之五”的目标究竟是怎样,其实连定目标的人自己也不清楚,如果定高了达不到说明能力有问题,定低了也就只能保持自己“不被公司炒鱿鱼”。
没准一个月以后就出现重大突破,提升了百分之三十的性能,难不成要把这次“重大突破”分给好几年的目标,然后装样子忙个好几年?只是为了让领导感觉自己一直在忙?实际上,战略偷懒就是如此。所从事的工作如果没有肉眼可见的“进度条”,计划和目标将会无从谈起。
其实我写这些,并不是想说日本职场都是这样偷懒的,相反,“拼命三郎”一样的日本职场也是一抓一大把,我当然不提倡大家去学习偷懒,如果你硬要学习被炒鱿鱼了那也怪不得我。
我只是从表象到本质去分析为何日本诞生出了如此奇葩的“偷懒文化”,并去寻求内在的原因,这样的话就能让大家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各位观众姥爷们又是如何看待这群“看上去很勤奋”的日本工薪阶层呢?请踊跃回复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