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剧
日本传统戏剧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戏剧之一
具有600多年历史
能剧又称”能乐”。日本古典剧种之一。能剧源于古代舞蹈戏剧形式和12世纪或13世纪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举行的各种节庆戏剧。
“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而不是把它表现出来。
日本的能剧的产生可以追溯到8世纪,随后的发展又融入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杂技、歌曲、舞蹈和滑稽戏。
今天,它已经成为了日本最主要的传统戏剧。这类剧主要以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为脚本,在表演形式上辅以面具、服装、道具和舞蹈组成。
起源及发展
◆
14世纪早期,秉承数个世纪舞台传统的各种各样的表演剧团巡回地在寺庙、神社和节庆场合演出。他们一般都有贵族的赞助。“猿乐”就是这诸多流派之一。
二战之后,能乐必须完全仰赖公众的支持方能生存。今天,人数不多但是非常热忱的观众继续支持能乐,相当数量的业余爱好者通过缴纳歌舞学费在继续支持能乐。
出色的戏剧作家兼演员观阿弥 (1333–1384) 及其子世阿弥(1363–1443)将猿乐改革成为能乐,他们创设的表演形式基本上被沿袭至今。
最近几年,围绕火光的室外能乐表演越来越流行,夏季在寺庙和神社和公园举办这样的表演为数不少。
“能剧”表现的是一种超现实世界,其中的主角人物是以超自然的英雄的化身形象出现的,由他来讲述故事并完成剧情的推动。现实中的一切,则以面具遮面的形式出现,用来表现幽灵、女人、孩子和老人。
就其广义而言,能戏 包含了喜剧形式的狂言,它在14世纪形成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能戏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象征的舞台艺术,其重要性在于稀有的美学氛围里面的仪式和暗示。
能剧的要素
◆
本来是在室外,现在一般都在大建筑物里面,能乐舞台本身就是艺术品。
舞台
舞台后面有三四个乐师,吹笛,打小手鼓和大手鼓,当剧情需要时则打大鼓。合唱坐在舞台的右边,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歌唱出主角的话语和思想。
主台长宽各六米,用磨光的日本柏树建成,上面覆盖神道风格的屋顶,另外建有一座通往舞台的桥(“桥悬”)。在主台的右边和后面是乐师和合唱团所在的地方。
后墙上面绘有松树,这是所有节目所使用唯一的背景,布景由演员的词汇和合唱来创造。
一般说来,只有主角带面具,但是在有些剧目中伴角也带面具。
但是配角(waki)、配角的伴角(wakizure)以及儿童角(kokata)均不戴面具。
面具
许多没有直接接触过能乐的海内外人士首先通过著名的面具了解能乐,这些面具在博物馆和特别的展览会上可以见到。
能乐的面具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例如青年女子、老人和恶魔;用于同一个角色的面具也还有不同等级,这影响到角色和戏剧将如何表演。欢乐和悲伤可以通过同一个面具来表现,而仅仅需要稍稍调整。
如同面具一样,能乐中鲜艳奢华的服装也非常著名。
服装
这与能乐的光秃秃的舞台和拘谨的动作相比,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
主角服装厚达五层,还有用锦缎制作的外套。演员穿上这套行头营造出威严伟岸的效果,在某些演出中还要加上红色或者白色的假发,效果非凡。
最常见的道具就是折扇。
扇子可以用来象征一个物品,例如匕首或者勺子,也可以用来表示动作,例如召唤或者赏月。
道具
主角和配角可以用手势表达复杂的意思,通过使用道具这种手势语言的效果得到加强。
表演注意事项
◆
对于能剧演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表演时戴上的面具。
面具就像商家的招牌是圣物,挂上去绝对不能再碰地下一样。
能剧演员尊面具为圣。他们表演时穿的衣服、袜子等都可以给人看,唯独是面具,像珍宝一样放在铺上锦布的木盒中,别人不可以随随便便看。
能剧即将上演的时候,由于表演时穿的衣服十分宽大,需要别人帮忙穿,假发也需要别人帮忙戴好并系好,但是,面具绝对要自己戴上。他们相信,一个面具,是独一无二的一个角色的灵魂,不能让别人侵犯。而能剧的面具,大致可以分为男、女、老、幼、灵、鬼六大类,表演能剧而戴错面具,是十分失礼的。
能就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自戴上的那一刻起便不再是自己。
亦或许,当一切外在的元素简化之后,内在的情绪反而更为饱满。
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能剧提出了具体的保护计划,日本政府也已经把能剧列入到“文化财产”之列,能剧及其艺术家们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培训戏剧演员的计划得到了日本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一整套记录该古老剧种的计划正在筹备实施当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