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谁,边走边吃可乐饼的话,脸上都会写满幸福的。
——日剧《四重奏》
日剧和日影中有永恒的“两大主题”,即“毒鸡汤”和“真美食”,“毒鸡汤”会用刻薄的言语和极端的例子,有力的撕裂一切的“虚伪”和“妄想”,而这一行动,大象而无形。因此在观看毒鸡汤的时候就像是一部拉长至11集左右的TED演讲。
而揭示完道理,真正坦诚相见之时,则会用“真美食”款待任何一个人,哪怕是敌人,日剧中哲理之言“不胜枚举”,而温暖的话语“屈指可数”,因为“大音希声”,日剧和日影的核心是要用“真美食”代替话语,温暖你的心和胃。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日本人团聚时有“寿喜锅”,寿喜锅中炖煮着浓浓的爱意,甚至可以穿透荧屏。
而三五成群的工薪族,在居酒屋里喝着冰凉的啤酒,沁人心脾,锁住喉咙的瞬间,大家也会不自觉的咽起唾沫。
然而物语君最近一次看“可乐饼”这种美食,应该就是在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中了,对贫穷的柴田一家来说,均价6元人民币的可乐饼是非常难得的食物。
甚至柴田和祥太还发明了就着泡面汤吃可乐饼的奇特发明,虽然东西很朴实,但是在寒冷的冬天里却显得格外好吃。
“可乐饼”在《小偷家族》中,不光是象征家庭贫穷的物件,也从侧面反应了底层人民发自内心的善良,一边吃可乐饼一边往家走的父子俩只买了五个可乐饼,按照人头买的。
父亲于心不忍,拿着可乐饼问小女孩百合是否要吃,百合在一口气吃了四个可乐饼之后,成为了“小偷家族”的一员。
柴田爸爸对百合说“有我一口,就有你一口”。我从可乐饼中见到了“贫穷时仍然不忘记对他人施舍、怜悯和负责任”的精神。
而物语君第一次见到可乐饼,那还是在2014年大火的日剧《对不起,青春》中的三岛可乐饼,讲述的是青春的那些发生在校园中的事情,却泛起了浓浓的校园纯爱风,由此让我对“可乐饼”不能忘怀。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款美食,能够让日本人魂牵梦萦,它和“可乐”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可乐饼产生的背景
明治维新可以说间接推动了可乐饼的发展。
明治维新之前,因为佛教的传入,同时也颁布了《食肉禁止令》,所以日本百姓的食物基本上告别了“猪牛羊”的家禽类食物,而是以大米,蔬菜,水果和生鲜为主。
只有上层阶级才有可能吃到被猎取来的少部分鹿肉,日本的饮食长期处于“朴素饮食”。
随着明治维新,倡导学习西方,那么文化一点儿不能少了,西餐文化这种以“肉食”为中心的新兴饮食对日本饮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首先就要开始学习西方食用“牛排”,食用牛肉的文化也就这样开始逐渐在日本普及了。
不过日本人善于对西餐进行本土化改造,赋予西餐以日本风含义,比如日本人是首先将白米饭与咖喱进行搭配,而产生的“咖喱饭”,而对于“牛肉”这种肉食,却不单单是只吃“牛排”这么简单,可乐饼就是这样逐步诞生了。
可乐饼与法国有关
日本的可乐饼最早起源于法国餐中一道叫做“croquette”的前菜,日语音译为“クロケット”。
随着明治维新的深入,法国餐前菜“croquette”也开始在日本展头露面,这种新鲜的西餐前菜,主要是由土豆做成的,在当时被称为“土豆可乐饼”才逐渐有的这个说法。
不过现在日语称这种食物叫“コロッケ”,做法和原材料早就和“croquette”不一样了。
但其实在日语中“コロッケ”和“可乐”并没有任何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汉语翻译字幕组的锅,因为中国最早没有关于“コロッケ”的任何记载,因为日语发音和汉语中的“可乐”相近,而被多个字幕组翻译为“可乐饼”,久而久之就这样以汉语中的固定名词被使用了。
其实你要问日本人的话,他们会说“コロッケ”就是“日式炸肉饼”或者“日式炸土豆饼”而已,所以和“可乐”没有半毛钱关系。
“可乐饼”这个料理在完善后就开始被记载在日本的家庭主妇的料理书上了,但是很多家庭对于“可乐饼”这一食物没什么感觉。
给家庭主妇的感觉就是“炸猪排”和“天妇罗”,没有任何的必要再去掌握什么“可乐饼”。
在当时,一首脍炙人口的《可乐饼之歌》,让全日本一夜之间了解到了这样一种方便快捷的食物,并将这一习惯流传至今。
可乐饼的做法和益处
最初,日本的可乐饼将牛肉、鱼肉混杂着贝类肉和蔬菜,勾芡而成的球形,粘上面包糠和蛋液炸至金黄捞出而成。
而现在的配料是以土豆泥、洋葱、牛绞肉混合后粘上面包粉捏成椭圆饼状煎炸,有时会配上欧芹作为佐料,之后一块儿搭配在咖喱饭上,是“炸猪排”的替代食物。
可乐饼这种食物,对于日本人来说可是减肥的利器,日本人的油量摄取基本上靠这个配菜就足够了,不会超量,因此是十分理想的减肥食物,由于可乐饼中的蔬菜种类较多,对于防止败血症和结肠癌都有良好的功效。
以上です。
别忘了点“好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