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日本城市为何那么干净?中国留学生的一篇文章令人感慨。

日本的街道为何会如此干净?日本人为什么不随手扔垃圾?日本的垃圾分类为何能贯彻到底?一位在日本多年的中国留学生贡献了这篇文章。

干净!干净!干净!

这对每个去过日本的游客,几乎已成共识。

以前偶尔和朋友小聚,我说日本干净,没有人信。这几年去的人多了,倒也不用我再白费口舌了。更令他们惊讶的是,东京街头一个垃圾桶都没有,却也能干净如斯。

很多朋友回国便来问我:这是为什么?

在日本浪荡十年,恰好经历了日本垃圾管理制度的变迁历史。闲来聊写几笔,希望可以一解朋友们的疑问。

 1 

90年代,广州 香港 东京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天河北、珠江新城还是农田,这里算是广州比较繁华的新城区, 街边粤菜、川菜、拉面馆, 一间接一间,生意兴隆。

美中不足的是,满街都是快餐泡沫盒和纸巾等垃圾;临街喝着啤酒,一阵晚风吹过,还捎来潲水的味道——因为很多餐馆都直接把潲水倒在路边,白天太阳一晒,百米之外都能闻到臭味。——这就是90年代的广州印象。

香港的街头,高楼林立,广告牌、霓虹灯鳞次栉比,街道明显比广州要整洁。这对于年仅24岁的我来说,显然代表着一个更高层次的文明。原来传说中的香港,确实不同凡响!

等飞机降落日本,“更高层次的文明”之感就更加明显。从北赤羽去高田马场,我第一次见识到日本的街道。黑色的沥青路面,白色的车道划线整洁、光滑而醒目。双车道路旁的人行道,也是沥青石子铺就。单行线两边,用白线画出仅容一人通过的人行道。每隔50米就有一根电线杆,有车来,得侧着身子从杆旁通过。一路上,走走看看,充满好奇。路上连一张纸片都没有,偶尔可见的是屋檐下的花盆,开着几朵小花。

与香港不一样,这里商店工厂的招牌一般都不大,素色基调,与周围相当协调。门前挂着一串风铃,两张竹帘,几根麻绳;又或一丝清水,沿着青青竹筒削尖的端口,缓缓流下,落在地上的石盘里……显然,商家依赖的,不是招牌的大字和抢眼的颜色,而是门面装饰的文艺和雅气。

这便是90年代,我对广州、香港、东京的第一次印象对比。

 2 

乱扔垃圾,随时会被邻居盯上

我在北赤羽的一个民间留学生公寓住了下来。公寓内的前辈就第一时间告诉过我:垃圾必须分类后才可以丢掉。而且,不同类别,收集时间也不同。一般生活垃圾的收集时间是每周二和周五,不可燃的是周三,资源类是双周周四;所有收集时间都具体到当天上午10点前,过时不侯。

日本有明确的垃圾分类标准,每个区有各类垃圾固定的回收时间

刚开始难免挂一漏万。有一天大早,我赶着上学,忘记扔餐余(可燃)垃圾了。晚上回来,那个四帖半的空间里充满了酸腐味。第二天,我把它和不可燃垃圾装进一个更大的袋子,心怀侥幸地扔到了最近的垃圾收集点。

日本的垃圾收集点,一般在主干道两旁的某个电线杆下面。通常每隔二三十米,就设置一个点;使用同一个点的,就那么5-8户人家。

傍晚回家,刚想进入公寓正门,突然后面有人说了声“すみません。(Sumimasen、对不起)”。我回过头,原来是对面餐馆的老板,手里拿着早上我扔的垃圾袋,问是不是我家的。

我涨红了脸点了点头。他说,他拆开垃圾袋,看过里面的纸片,知道是我家的,然后另外找了个袋子,把里面的不可燃垃圾分开,放在了垃圾收集点;这些可燃垃圾就留在原袋子里,一直等着我放学回来。他叮嘱说:周三是扔不可燃垃圾的时间,不能扔可燃垃圾 。

真是万分羞愧,我连声道歉,接过了那袋垃圾。在日本乱扔垃圾,那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3 

为了省垃圾费,我也是蛮拼的

Related Post

原来扔垃圾,就是把垃圾装在塑料购物袋里,按照收集时间扔到收集点。刚开始收费时,总觉得要到便利店花钱购买专用垃圾袋不划算,就直接用购物袋装垃圾。结果有一天,过了垃圾收集时间,我家的垃圾还原封不动留在收集点。我只好灰溜溜又拎回家。

原来,生活垃圾收费的过渡期结束了,不装在专用垃圾袋的垃圾,一律不收。

垃圾袋其实不贵,最贵也就两百日元(相当于十二三块人民币)。但对于那时候像我一样的留学生来说,这仍然是一个不愿意花的开销。我没有拿过家里一分钱去留学,知道每一个日元上面,凝结的血汗有多少。

于是,能不往家里带垃圾就不带,成了我的铁律。比如在商店买了双鞋子,我会只把鞋子带回来,盒子啥的统统留给商店。白天在外边上学打工产生的垃圾,就扔在外边的垃圾箱。

 4 

大件垃圾收费后,就没法捡宝了

90年代初期,东京的垃圾收集点,常见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电,以及书桌椅子等家具。我和许多这个时期留学日本的人一样,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买”家具家电。缺什么,只要在垃圾收集点转悠两次,必定可以找到你想要的。

1994年4月,马来西亚的亲戚来日留学。初来乍到,他抱怨,日本的家电太贵,想要一台电视一台冰箱,买不起。我说好办,等两周,我送给你。果然,第二周,我就从附近的垃圾收集点,捡到了电视冰箱各一。他看到高兴坏了。

日本人去回收站付费丢掉旧电器,中国人去二手回收站卖掉旧电器,还能赚钱。日本大街上没有清洁工,因为靠自觉,中国大街上离不了清洁工,环保全靠清洁工的自觉。

 5 

日本人对公共空间的责任心

有一次打工,我跟着一个叫中西的老板和另一个日本人,去东京都足立区搞清洁。工作内容是,弄掉他们前天傍晚不小心倾倒在马路上的白色油漆。

足立区在东京都的东北部,属于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那里最出名的也许就是一个监狱。我们搞清洁的地方,就离那监狱不远。

油漆面积有半平方米大,外加断续的一条尾巴。我们三个人,用铲子铲、铁刷刷,还倒了香蕉水,在烈日下干了一个多小时,都于事无补。

我心里吐槽,这么偏僻的一个地方,这么大条马路,倒点油漆怎么了?于是建议老板放弃算了。谁知道老板连声说道“dame!dame!(不行不行)”。

没办法,我心里一边骂老板“死脑筋”,一边继续干活,铁刷刷在沥青路上,都是对老板的怨气。烈日暴晒下,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两个日本工友衣服上全是一圈圈的浅白盐迹。

干活的时候,我对中西老板充满了怨气。后来,这件事反而成了我对日本人的印象标记——他们对于公共空间责任的那份执着,让我永生不忘。

 6 

有公德心与廉耻心,就离干净不远了

东京都几乎每一条街道,都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在这样的地方,不管你有没有经过训练,你都不会、不敢乱扔垃圾。因为就算别人不说你,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就像进了一个五星级宾馆里面,你绝对不会在里面乱吐痰一样。

东京是一个干净的城市,稍带文艺气质。京都奈良,就更加干净而端庄典雅。京都的人均每日垃圾产生量,甚至已经少于500克,已经是世界级的榜样。

东京以及日本其他城市的干净,来自于政府政策的成功。他们实施多排多付的垃圾收费政策,能有效减少垃圾的产生。

城市的干净,更主要源于公德心与廉耻心的有无及强烈。这两者却又依赖于教育与教养。而日本的教育教养原点,就在于儒家忠孝公德文化。想想,这些东西,我们才是本家。日本人拿去了,创造出一个令人更有尊严的环境,真是令人唏嘘。

      

       日本带给中国的历史是可怕的,深远的,他不仅掠夺了我们的物质财富,还有精神文明,那些曾经令国人傲立全世界的五千年文化,正一点一点的远离我们,而日本却将它“为我所用”,并将它再次发挥到极致,甚至做到“变态”的境界。

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