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日本人,人们通常会想到“极度克制自我”“严谨有条理”等带有一定紧张感的词语。
而如今,日本当代年轻人却拥有着“随心所欲”“不抱期待”等带有懒散颓废感的标签在身上,甚至,“さとり世代”(佛系世代)这样一个称呼也成为了日本新一代的专有名词。通过这些新变化,也许我们都能察觉到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其社会氛围的逐渐异常化。这种异常化,实际上是日本整体社会欲望逐渐负数化的体现。
2015 年,日本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这本书中把讨厌消费的年轻人构成的日本社会称为“低欲望社会”。而在稍早一些的 2009 年,咨询师松田久一出了一本研究日本年轻人消费行为变化的《厌消费世代的研究》,腰封上的宣传语颇为耸动――“买车难道不是笨蛋做的事吗?”
当代日本人似乎已经逐渐失去了欲望。如果仅仅是没有物欲,不追求奢侈品的尽量节约,那还可以说是消费回归理性,但大前研一的书籍『低欲望社会』其实还有一个副标题,叫『大志なき時代(胸无大志的时代)』。同时,这种低欲望的特征更主要出现在年轻人群体。在日本,堺屋太一曾发表过类似的观点,将现在的年轻人总结为「欲ない、夢ない、やる気ない(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因为三个名词的罗马音都是Y开头,所以也叫「3Yない社会(没有3Y的社会)」。 日本职场上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低欲望化。但其实,低欲望并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更倾向于寻找一种简单的替代品满足欲望。
但是经济发展一旦进入平稳期和衰退期,虽然政府谋求继续做大蛋糕(安倍经济学),但对于企业来说,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开源(扩大投资→增加收入)的风险太大,最容易想到也最容易做到的还是节流(减少成本),于是乎,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个人不热衷消费→企业利润下降→裁员→个人更不愿意消费。
曾有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认为日本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不用很努力,小确幸也能过一辈子。
从个人角度来说,这话是相当符合中国人的喜好的。找个偏僻点的小城4万就可以租到舒适的小单间,买生活用品就去百元店,买吃的就挑下午5点打折的时候去廉价超市,衣服鞋子甚至不用去优衣库,可以去2ND STREET或各种商店街的小店买二手的,200日元一件衬衫,500日元可以买到很厚实的大衣和长靴,哪怕做一辈子非正规员工也能混得下去。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公司都是没有干劲的小确幸,业绩会一塌糊涂;如果整个社会都变成小确幸的话,则会变得死气沉沉,经济发展停滞乃至倒退,最后的结果是谁都别想过小确幸的生活。日本社会中的人群不断朝着小确幸的的反向发展前进,而这种发展模式恰恰是日本社会最大的问题。
日本总研调查部副主任研究员下田裕介说:“在失落的 20 年里,日本年轻人经历了许多。”日本年轻人的幼年时期经历了泡沫破灭与阪神大地震,青年时期又遭遇了 2008 年雷曼危机与 2011 年东日本大地震。
但更重要的是,日本年轻人遭遇了其他发达国家年轻人不曾经历过的、旷日持久的经济停滞。“这对他们的消费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对日本新一代的生存观念有着巨大冲击力。由于日本文化与日本人的特质,更多的他们选择了回避这种冲击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不是迎难而上将这种压力化为动力。
《第四消费时代》作者三浦展说,已被摧毁的物质,恢复原貌也无意义,日本现在更渴望把消费用于购买“美好的时光”。对于日本人来说,小确幸是活在大时代下的平凡人最幸福的选择。而对日本社会来说,小确幸很有可能成为经济一滑再滑的最终原因。
令人需要谨慎的是,中国社会也在逐渐走向“低欲望”的社会。
日本的社会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但是却要换一个解读方式:不买房(买不起)、不生孩子(生不起)、不结婚(结不起)。
中国正在“被进入”低欲望社会。而在日本,优衣库、无印良品这类店铺的兴起,又代表了一种去除消费主义的干扰回归本质的思潮。日本的很多年轻人逐步接受了不攀比不虚荣,将有限的收入花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别人的眼光里的生活原则。当代日本年轻人的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举例来说,作为生长在经济不断增长中的中国的我们,应该尤其警惕那些标榜着“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轻奢主义”等等的购物洗脑宣传,要在购物时冷静下来问自己,什么是为了攀比,什么才是真正需要的。
毕竟,在社会经济发展与个人生存之间,小确幸无疑是值得人向往并追求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把握住个人与社会之间发展的平衡,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也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促进社会的进步繁荣。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music or audio playback. Please play it in WeChat or another browser. 夢幻 群星 – 华舞飞桜雪见月
别忘了点“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