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日本文化 | 谁在影响日本的电影?》里面,我和大家谈论到了日本电影本质不在于文娱的消费品,而是在试图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幸福的关系。或许你会好奇,日本电影就真的属于一股清流吗?在全球的资本与技术的裹挟之下,它真的就没有任何变化吗?
事实上,日本电影有变化,而且变化颇深。我们可以把日本的百年电影史看成是为西方近现代百年发展史,百年的日本电影受到了很大一部分的西方电影学理论体系的影响,但无论如何变化,日本的美学始终在电影体系之中保持着独立且核心的地位,这也是日本在国际舞台上,最具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
上世纪,日本在经历了泡沫经济之后一蹶不振,他们急需找到新的振兴经济和精神文化逃离的出口。于是他们找到了“日本漫画”与“日本漫改电影”来让全球的观者们看到日本城市与乡村美,来提升日本文化竞争力‘;他们找到了“日本工匠精神”来吸引外商的投资;他们找到了“风俗文化”来提升旅行业……
如果你把日本的《你的名字》《龙猫》和美国的《复仇者联盟》《阿甘正传》进行对比的话,你会发现日本电影中所塑造的城市与自然的色彩,总是那么的安静动人,仿佛是每一个年轻人所追求的“诗和远方”又或者是地球上最后一片治愈系的净土;而美国电影中所塑造科技与前卫的色彩,总是像在咄咄逼人的向全世界的观者们阐述着“伟大美国梦”的文化输出。
我们不难发现,电影的色彩在影响着观众们认知的同时,又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文化实和民族性格。在历史文化与人文环境的影响下,这种色彩又趋于一种稳定性的认同。我们看到“赛博朋克”就会想到科技与未来;我们看到“水与墨”就会想到中国儒道释三家的哲理与大好河山。
那我们看到日本的“素简”的时候我们又会想到什么呢?我们能够找到从他们的色彩之中找到日本怎么样的文化价值和态度呢?我想这篇文章或许能够对你有些思考。
日本文化 | 色彩观
日本人对于色彩极具敏感,这首先源自于日本的文化。在地理位置上,日本属于亚洲的最东部,国土面积70%的是山地,30%的是平原,其中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又被森林所覆盖,资源的匮乏反而让他们与自然更加的亲近。从盆栽,镶板画,再到浮世绘,我们都能够见到日本国民性的艺术感受。他们崇尚生命,绳纹陶器上的家纹是对神灵的信仰,动漫中的看之不尽的绿色是人与自然的统一。
日本在国门被强制打开前属于农耕文明,但是地缘又赋予了日本海洋文明的基础。他们拥有着复杂的海岸线,有着众多的天然良港,加之处于寒流和暖流的交互处,鱼类资源丰富,形成了天然的渔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甚至还是世界上第一大自然渔场。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之中,日本人与自然的交往中,形成了人与自然融合的独特文化。因此相比起近现代的人工合成色,日本人更偏爱朴素的固有色彩。除了服装,我们还可以从日本的神社和寺庙中找到答案,我们都知道日本的古建筑都学自于唐朝的木造解构,但是比较唐朝的“奢华”和“尊重”,欧洲的华丽,日本的木造建筑时常传递出日本所特有的“物静”和“幽玄”。
从森林到海洋,日本人亲近自然,他们并没有像中国的“大禹治水”那样人与自然的抗争的英雄故事,也没有西方工业文明的“人定胜天”的信念,他们表现的较多的是对自然的礼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今天日本所表现出来的色彩观和庭院文化,正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所展现出来的自然情怀,当然在有生产的地方就会有神话,有神话也注定就会和宗教所产生联系。
日本文化 | 神道
考古证明,在佛教传入日本之前,日本曾在先陶器文化阶段有过原始的宗教,包括在绳文时代也曾出现过对于自然神论,万物皆有灵论等观念。公元前4世纪,种稻技术从中国传到日本,日本的农耕文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日本的地缘限制,这使得在农耕文明下又形成了血缘和地区为纽带的群体,这与原始神道的理念基本一致。
直到在古坟时代的4世纪后半期,大和王朝统一全国,这才使得日本变成立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而这个时候的天皇也类似于当年的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一样,统一了原始神道。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原始神道自古就与农耕文明密不可分的,原始农耕文明的社会封闭,生产力低下,这使得原始宗教从它诞生开始就被赋予了“促进生产,保佑太平盛世”的职责,中国的从对“佛教”的礼拜与沿海地区所祭拜的“妈祖”也正是民间祈祷“风调雨顺”的仪式之一。
天皇统一了原始神道,实际上就是统一了全国的农耕生产,给权力增加上了宗教的色彩。这与我们中国后来的“天人合一”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以宗教和神话来巩固权力的统治,并在这种宗教的衍生主席艾,潜移默化的出现了色彩的认知。比如在中国,红色所象征的就是幸福与美好,但是在历史的厚重之下,这种红色又仿佛如同故宫斑红墙上所一般压抑。
在漫长的历史之中,日本逐渐形成了“神国”与“神选子民”的思想。因此在这种神话的色彩之下,日本的民族极喜爱白色的,他们认为白色是日光,是太阳,是生命的象征和显现,只有在太阳的参与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完成生长成熟。
因此相比较西方白色的纯洁,无暇,日本又赋予了白色希望与生命的象征。与白色对立的是黑色,黑色是所有色彩的源头,因此在日本传统文化之中,黑色是阴暗,黑暗,以及死亡的象征。
赤色,是接近黄色和紫色的一种色彩,它具有双重性,这恰好迎合了日本人矛盾而具双面性的性格。赤色是一方面象征是太阳,一方面又代表着神秘与激情。比如从日本的幕府的护具来看,日本武士最常见的便是赤色的盔甲,而日本人所崇拜的朝日也正是国旗的徽标。
总而言之,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对于色彩的运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目的之上,完成人与自然的和解。
日本文化 | 物衰
日本是单一民族的国家,但是每个地区的血缘纽带和宗教之间差异,这使得日本常年内乱,民不聊生,直到幕府时期,国内才稍显稳定,但必须要知道的是幕府时期也带来了三百年的闭关锁国。这直接影响了日本的行为与思考模式,他们对于“内”与“外”是两种思考两种逻辑。
日本始终以“内”作为行动标准,压制个人主义,崇尚集团主义,而神道的信仰又让日本始终倾向农耕文明,这也导致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面,日本也没能够建立海洋文明,即便是最终经历了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海军也一直被各界所排挤针对。
明治维新时期天皇以身作则的朴素所留下的态度,更是鼓舞并且再度肯定了这种“等级”和“集团主义”的正确。即便是到了今天这种“集团主义”也依旧没有改变,他们在集团内各司其职,认为保持和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并且他们把这种对于集团的忠诚上到对于国家的态度,他们认为自己的本分就能够对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所以我们在这些年见到的最多的词就是对于日本企业的“死板”,以及创新力度逐渐被中韩所超越。
即便是以藤原浩为代表出现了一大批日本本土的潮流艺术家,但他们的作品也始终遵循着日本的民族色彩,和谐朴素仍然是日本色彩的审美。走在日本的大街上,你不会感觉到个性张扬的色彩,而低纯度的色彩,是最有利于展现日本的朴素,谦虚和精神的态度,尤其是在较为相对和封闭的时期,朴素的色彩更能够体现的民族的凝聚力。
不过等到了特殊的节日,日本的“外”的神道所传递的释放天性的宗教信念影响下,日本人又回归到了天性,他们在节日里面喜爱穿着和服以及各种色彩的衣服。这些我们都能够从《你的名字》《千与千寻》所找到踪迹,但是与神道教所对立的是佛教中“无常”,这种“无常”在历史上深深影响了日本人,他们对于审美有一种悲哀美的态度,这也使得在盛典结束之后,他们又回归到了朴素的生活。
日本的色彩审美,正是源自他们矛盾的性格,他们擅长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用色彩来建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也是日本的素简美所追溯的东西,也是它能够作为文化软实力输出的重要原因。我们也应该重视起我们的国风并努力打造成我们文化输出的重要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