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在高铁等基建领域不断发力,传统的亚洲基建强国日本可以说是节节败退。先是在2015年丢掉了连接印尼雅加达和万隆的高速铁路项目,后来又在土耳其、俄罗斯等国痛失大单。面对有着“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企业,日本发现在高铁等基建领域的竞争越来越力不从心,该如何破局,或许是不少日本企业最为关切的问题。
日本基建获欧盟600亿欧元资金加持,意欲何为?
据外媒近日报道,欧盟与日本签署了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协议,双方将在连接欧亚大陆的交通、能源和数字项目上开展合作。据悉,协议正式确认了日本将参与新的欧亚“连接”计划,该计划得到欧盟担保基金、发展银行和民间投资者共计600亿欧元(654.8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据透露,双方具体的合作实例可能包括,日本投资者为渴望在东南亚扩张的欧洲可再生能源公司提供资金,以及欧盟资助日本使用无人机测绘非洲国家需要修理的道路。日本突然选择与欧盟进行基建合作,究竟意欲何为呢?其实我们可以从去年的一则新闻中找到答案。
2018年7月,日本与欧盟签署了全球最大的双边贸易协定,根据这项协定双方互免了90%以上的额外费用,预计能促进日本的GDP增长1%,欧盟国家也能扩大对日本的出口。结合当时的形势来看,日欧在贸易问题上的合作意在“抱团取暖”,在经贸问题上应对美国。
不难看出,日欧这次在基建领域的合作跟之前类似,即通过合作形成合力,补足自身在基建领域的短板,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但是日本能通过与欧盟的合作占据全球基建市场的更多份额吗,日本新干线是否能改变中国高铁享誉全球的局面呢?
选择中国高铁还是日本新干线主要看三点,泰国已做出选择!
事实上,日本与欧盟的合作或许并不能改变全球基建领域的格局,而类似印尼这样的“买家”而言,选择中国高铁还是日本新干线主要考量的有三点,分别是是成本因素、技术因素和其他因素。
首先来看成本因素,目前日本新干线的国际报价为每公里0.5亿美元,中国高铁则为每公里0.3亿美元,相比日本拥有一定的优势。对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来说,通过建设高铁来发展经济的需求非常迫切,但其财政实力又不足以支撑过于高昂的建设费用,这种情况下选择中国高铁无疑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其次是技术因素,日本新干线在1964年就开始正式营运,其特点是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安全性高;但近年来日本制造频频传出造假问题,新干线也出现了转向架开裂等“安全隐患事件”,不免让人对日本高铁持怀疑态度。相比之下,中国高铁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中国拥有世界上系统技术最全、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系统,目前的高铁里程已超过2.2万公里,成为发展中国家进行高铁建设的榜样。
据海外网分析,最后一个因素主要受地缘和地区局势等影响,各国在选择高铁时也会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考量。不过,综合成本、技术和其他多重因素来看,中国高铁相比日本新干线确实具备一定的优势,而各国也会不断比较衡量利弊,我们无须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
金十数据还注意到,东南亚似乎又有一个国家做出了选择。最近的报道显示,泰国已向中国高铁伸出了橄榄枝,打算在11月与中国就曼谷与呵叻府之间的联合高速铁路项目进行合同讨论,业内预计此项目总值规模1000亿泰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