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 | 用柔软的身段,实写另一种英雄

51bd47dea2a33904e014a51fcdbae92b.png点击上方“日本那些事”可以订阅哦!本文转自公众号:坏猴子影业

文/Thomas0919

  这一次约一篇关于小津安二郎或是枝裕和的类型电影深度探讨文,心怀惴惴,多少有些惶恐。对于小津,这位日本映画史上极重要的导演,究其风格类型之学术文章早已汗牛充栋,几成显学。对于是枝,这位7次入围戛纳影展,5度杀入主竞赛单元的名导,也早被安上了小津接班人的头衔,这看似是一个纵横脉络清晰的命题作文,但我依然想抛开框框条条的预设,用最本真的好奇心,去求一个答案,一个关于是枝裕和形状的答案。

74ef711c4592e8c92a7abf84c2315c61.jpeg

他不会是第二个小津

  以构图方式及选材的偏好,将是枝归纳为小津流,有合理性,也有显见的荒谬性。小津对于主线剧情的把握,像是调制一场茶壶里的风暴,是枝也这样做,但湖面下滚动的却非微漾。纪录片导演出身的他,拥有朴实的的镜头语言,更兼有纪录片导演追求深度议题的企图心。一平实,一激荡,深水炸弹,大概是对他,最好的形容。

  他的《这么远,那么近》选了东京沙林毒气事件为背景

8555df10155584119eb27b8af8a7de2b.jpeg

  《无人知晓》则取材于98年的东京鸭巢儿童遗弃事件

9ac2bcfbed8cc891d8dffd3f76acc63e.jpeg

  新入围戛纳的《小偷家族》,以不正当领取养老金的社会事件为构思原点

b017ff877cff341ecbeb756a9fc09987.jpeg

  《下一站,天国》有对生死的考量

6a7fa886bf7c16e09452c1e6637480ba.jpeg

  《幻之光》有对失去的叹息

e777b5e3e92ae3a86145a5ddb5d7daf9.jpeg

  《Going My Home》、《比海还深》则是对父母的思念

80dd1dd33ba3d6a2277a8c29c8b63044.jpeg

b71e9b30edcf35285b30d65f09e0bf10.jpeg

  他有一颗大心脏,一直联通着最广泛的社会议题,这些议题具有绝对的现实意义,而他选择用最底层、最平民的视角,做见微知著的切入。越沉醉于他的作品,你便越坠入深渊,越接近那颗炸弹。深度与广度兼容,也能在舒缓中散发出某种激烈思考的方式,这并不会是小津。基于小津之前的经历,他是一个相当有规划性的导演,每个分镜头的处理,演员走位,整体构图,皆有预设之程序,不容有错。是枝,则相反,他不是模板设计的爱好者,但有一个特别的手段,姑且称为“即兴感设计”。譬如《海街日记》里,他会放任演员的一些即兴发挥,会认真观察她们线下的各种互动,长泽雅美给广濑玲涂指甲油的灵感,便是如此。

a0c6484718960f96143e576eda2888a9.jpeg

  而《如父如子》中,小演员和福山雅治的对手戏,其实也来自他的特别调教。

963b0246e0e2263805f56ab81c3013f6.jpeg

  所以,引出另一个话题,是枝可能不像小津,但可以像侯孝贤。在给杂志《SWITCH》的约稿中,是枝郑重写下对他影响最深的导演,其中就有侯孝贤。27岁的他,写下了《无人知晓》的原形剧本,却吃了片商的闭门羹。几年后,他来台湾拍纪录片,见到了侯孝贤,这才让他下定决心要当一名真正的导演。

7ce1ebc1408e8dea9fbe03a9a300f064.jpeg

(是枝裕和与侯孝贤)

  侯孝贤也曾告诫他,不要锁着镜头与机位,这区别于老一辈日本导演的写意随性,让是枝的镜头有一种贴地飞行的流畅,譬如李屏宾为其掌镜的《空气人形》,镜头对着主角的旋转,有一种扶摇直上的飘然之美。

d79fb195021381e2f1fcb403ca806db2.jpeg

(《空气人形》)

ec29f023466682b79452c1e3250068b9.jpeg

(陈英雄、是枝裕和、李屏宾)

  而在《幻之光》里,是枝结合Long Take与Long Shot的取景方式,深谙侯导美学之风格。结论,与其说设计与巧思,是枝的风格,只是一种近真实的随性与灵动。

86feba1ba4be39440835c6817ebd3654.jpeg

他不会拍大英雄

  是枝曾说过,他不喜欢主角克服弱点、保护家庭拯救世界的桥段,反而很想描写英雄不存在、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髒污的世界,这个世界突然展现的美丽瞬间。这也验证了,是枝的作品,有在用柔软的身段,实写另一种英雄。一念间的勇气与转变,对小人物来说,那是不得了的努力与成绩,这种共感非常结实地传递给了作为平凡人的你我。同为四姐妹的故事,《海街日记》比起森田芳光监督的《宛如阿修罗》,温柔得太多,没有丝毫姐妹之间的勾心斗角。你问我勇气在何处,我说,当大姐姐们,对一个素昧平生、同父异母的小女孩,说出“要不要和我们一起生活”时,那是一种很自然、没有丝毫算计的勇气。

a9eec8b925ed88347971866cf3da04ee.jpeg

(《海街日记》)

74cf351a0b29996c33ef67982b7c57eb.jpeg

(《宛如阿修罗》)

  《奇迹》,可能只是一群小学生的“大冒险”,但当大家真的开始存钱、规划这段踏寻亲之旅,最终克服千辛万苦坐上新干线时,明明只是小孩子办家家的执着,却变得如此气魄十足。

30948c349953aed9d4039ac0a457f983.jpeg

  《比海还深》的英文名为 《After The Storm》,一个以颱风天为背景和契机,推动前进,完成一些转承的简单故事。一夜狂岚,一夜长大,良多与前妻和儿子的交流,与母亲的谈话,彷彿瞬间解开了他的心结,天亮天晴,彼此过上新的生活。那种一瞬间涌上心头的温暖,只是因为平凡人小确幸式的成长与成功,这种质感绝非英雄片皆大欢喜的结尾所能企及。

b71e9b30edcf35285b30d65f09e0bf10.jpeg

他不会当审判家

  以社会题材、人性角度为方向的导演,大多无法避免镜头语言外溢,思考过甚的境地。想多了,便把自己,及荧幕前的观众推上了审判椅,整个电影也过滤为不折不扣的批判性作品。是枝曾说过,“电影的存在不该为了审判个人,没有坏人的电影里,少了轻易明朗的特质,观众在走出戏院后更能去想象片中人物的明天”。

f45324506c68d84bb184d67825bf690d.jpeg

(《幻之光》)

  《第三次杀人》被很多人称为非典型是枝作品,理由在于,这不是他上手的家庭题材。以及,本该法庭悬疑的路数,被他拍得不那么扣人心弦。我倒觉得,是枝从来没有变,电影里一层层的迷雾与反转,不是为了让你当一次柯南,更无意于对三隅的谴责。他制造了一面面“镜子”,只为了方便你看出自己的本相。所以,他是一个思考的传递者,而非道德的审查人,这和他之前,以及之后的作品,一脉相承。

c0cb9cf970c482770f7eebdf199727a2.jpeg

(《第三度嫌疑人》)

  很多人钟情于是枝所拍摄的背影,如《幻之光》里,由美子望着的祖母离去的背影,如《横山家之味》、《比海还深》里,良多与母亲的背影。他说他喜欢跟在别人后面,观察他的背影。

046eccf9a6897ffc78afb5e7690a24a4.jpeg

(《比海更深》)

  《比海还深》(《AfterThe Storm》)、《下一站,天国》(《AfterLife》),仿佛他的一切,在于“后”(After)之,而后觉。于是,而我对他的“形状”解读,也只是望着他背影的一种深情猜测,我依然想紧紧跟随其后,仔细凝视,沉醉其中。

a32600a247ea37860c7f0a88281ea59b.jpeg

本文转自公众号:坏猴子影业。

18550d4d5969539dcc7e240b609d8501.jpeg

842e92ebbd6721fd176d354d8dc4ec13.jpe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