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往往会出现“杂学”和“通才”这样的字眼,形容一个人知识面广,而在日本也同样有“杂学”这样的字眼存在。
那么在日本,“杂学”是什么意思呢?
在日本,又比中国要多出一种概念,叫做“豆知识”,那么“豆知识”和“杂学”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请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日本,“杂学”是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以及没有形成系统的学问。
例如很多理化生的知识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还有政史地这样的知识也是一样,这些知识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同时涉及多个方面,这样的知识往往比较庞杂而又比较大面。
而“豆知识”,字如其名,“豆”就是像豆子一样渺小,很微不足道,同时也是实用的,可以食用。
换句话说就是汉语里的“知识点”或者“小妙招”。
例如“洗衣服怎样洗更干净”,“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易拉罐”等等诸如此类的小知识。
日本人经常提及杂学和豆知识的区别。
但是日本普通人喜欢用“有用”或者“无用”去区别“杂学”和“豆知识”,其实这种方式是错误的,觉得杂学无用,豆知识有用。
但是往往杂学中暗含着“大智慧”,是一种长远的智慧。
而不是豆知识一样仅仅计较于某些点。
这样看来好像都有用,这种分类方式不攻自破。
那我们怎样区分“杂学”和“豆知识”呢?
难不成这两个词语就是一个意思呢?
其实区别还是挺大的。
因为类似于“生活小妙招”,豆知识总是被日本人认为是“有用的知识”,这是“豆知识”所站的意识主流和知识主流所决定的。
豆知识就是稍微有点偏离主流知识的小知识。
而尽管是同样的话题,根据使用的场合不同也有归为“杂学”比较合适的情况,亦或归为“豆知识”比较合适的情况。
大家听上去可能有点绕口,其实总归一句话,“是否和时宜”。
比如,在播报天气预报的过程中突然开始讲述“辨别西瓜是否成熟”的话题,这种情况下,因为偏离播报天气预报的正题太多了,所以尽管这是个很有用的信息,但这不能归为“豆知识”范围,而是“杂学”。
“てっちり(大阪河豚火锅)”的语源是没什么用的杂学,但是在制作大阪河豚火锅的过程中谈论的话,那基本还是在围绕着大阪河豚火锅在进行聊天,偏离没有多少,所以我们依然可以称之为“与大阪河豚火锅相关的豆知识”。
而一般意义上,对于总结了很多情报的内容,因为有种类繁多的知识,所以一般使用“杂学”这个词。
当总结了只限某些特定领域的知识、根据某个题目总结了一些情报的情况下,则会用“豆知识”这个词。
这样是平常来区别“杂学”和“豆知识”的。
日本物语
前身为日本战国历史文化社区浪人御所“看日大本营”(2006年创栏)与日本视角(JPSOO.COM)旗下APP联合发行。旨在以文化、历史、旅游、教育、匠人等角度,阐述中日之间的差异引发用户思考,促进中国年青人对日本的全新认知,希望能有态度、有深度地传递有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