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突然觉得“独生子政策”可能是中华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政策,很多中国独生子家庭可能体会不到家中“长子”和“次子”间微妙的关系,但日本由于没有计划生育政策,“长子”和“次子”的文化就一直流传至今。
我们在各大日本综艺或者日剧上曾经不止一次的看过这样的桥段。
一名日本男生在向日本女生求婚的时候,女生往往会问上一句:“是次子吗?”,男生点了点头,女生心中暗爽,羞答答地答应了求婚,在一旁偷听的女性的母亲也很高兴,表示很幸运。
许多樱花妹子给出自己的择偶标准:
“其实我的条件并不高,175cm以上,年收六百万日元以上,高学历,年龄三十至三十五岁,次子即可。”
这个已经很高了好吗!
日本结婚率这么低了,不要再逼他们了!
“次子”在日本果真如此吃香吗?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追根溯源其实还要归结于中国。
中国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源于我国周王朝,其主要精神为“嫡长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
嫡妻也就是正妻所生的长子称之为“嫡长子”,只有“嫡长子”能够几乎全盘接受父亲的遗产,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靠这种制度去维系社会最有效果。
日本的“长子继承制”
日本作为中国很长一段时间的“徒弟”,当然也将“嫡长子继承制”学习了过去,但是日本没有全盘照搬中国的这个制度,就像没有学习中国的“科举制度”一样,有所取舍。
最后确立了日本的“长子继承制”并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日本将“嫡”字去掉,无论是正妻还是妾所生的孩子,只要是家中的长子就能够继承父辈绝大部分遗产。
这样的话首先保证了家族内部的稳定,避免嫡长子和庶长子内斗。
再者保证了家族不会因为继承问题分裂而导致变得弱小,最后沦落被其他家族吞并的情况。
最后长子继承了家中统帅的地位,其余的儿子则为家臣,通过父系社会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领导更能够拥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长子继承制”的“实存名亡”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的法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就包括了《新民法》下的《继承法》、《亲属法》和《遗产法》。
修改主要内容如下:
在没有遗嘱或约定的前提下,规定所有子女(包括非婚生子女)应平均继承父母财产。
这其实将日本的“长子继承制”从法理上进行了否定,但是,这个法律留有前提,就是“遗嘱和约定”,说这是漏洞也好,说是“封建残余”也好,这就是日本“长子继承制”的实际内核传承至今的原因。
很多现代的日本家庭依然会采取遗嘱或者约定的形式提前将绝大部分财产留给长子,这是合乎“法律规定”的。
但若是没有父辈的任何约定和遗嘱,将会采取“均分政策”,将所有的财产的二分之一给予母亲,剩下的子女一律平等,等分剩下的二分之一财产,特别说明,即便是没有对父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同样可以获得等分的遗产。
嫁给“长子”和“次子”,到底哪个更好?
想必看到这里,你心中升起了偌大的疑问,对呀,不是长子继承了家里面所有的财产吗?
嫁给长子有什么不好吗?
小编总结为:
日本的长子继承制,既是权利也是义务,但无自由可言。
长子在家族中被寄予很高的期待,父母会对长子十分严厉,长子几乎要承担起整个家族的责任,并且实现整个家族的理想,长子必须集各种“优良传统美德”于一身。
而且如果长子的家业在农村,长子是必须要回去继承家业的,即便是能有机会去大城市或者出国深造的机会也必须放弃,如果是“匠人家族”,长子则需要放弃自己的职业和梦想,回家继承祖辈的手艺。
但是次子就和长子完全不同,因为次子不能继承家业,所以不用赡养双亲也理所应当,既然不用赡养,那么次子的家庭就不会出现“婆媳之争”的情况,由于无责任,所以“被迫分家”的次子活的特别自由自在,不会像长子那样天天活在“家族责任”的重担下。
最主要的是既然作为次子,长兄作为“一家之主”是必须要关照的。
如果长辈去世没有立遗嘱,那不用赡养也能分得遗产。
所以这也就是没有继承家族大业的“次子”这样受到日本女生喜爱的原因。
什么?
如果家中最长的是“女性”那怎么办?
那就会进一步将“长”的范围扩大化,让“长女”来继承家业也是许多日本家庭的选择。
不知道观众姥爷们对于日本的这种现象如何看待,请踊跃发言哟!
同时别忘了给小编加鸡腿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