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浅析日本埋葬文化 | 日本传统

在中国,流传这样一句话“死者为大,入土为安”。

中国自古认为,死者是最大的,一切事物都要为死亡让道,而且强调了入土为安的重要性,也就是土葬的重要性,因为中国信奉土葬几千年有余。

“入土为安”指的不仅仅是让逝去的人安息,更是让生者安心。

因为中国尚未进入棺椁时代之前,遗体的安放一直是一个大难题,直到棺椁的出现才将土葬这一形式传递至今。

而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提倡将遗体火化,留下先人骨灰供后人祭奠。

遗体火化已经普及的现今,一般城市居民多会采用火葬,而广大的农村居民依然多采用土葬形式。

一直承袭中华文化的日本也毫不例外的在明治维新之前广泛采用土葬,火葬在日本完全占据不了主要方式,连一成都不到。

而日本的火葬快速普及是在二战后,城市化进程急速加快。

日本大家族也在城市化中急剧瓦解,出现了“出生潮”,小家族迅速普及,小家族墓也被快速普及。

在1965年,日本的火葬普及率在短时间内上升到三成。

而现如今,日本的火葬已经普遍全国,无限接近百分之百。

这样说来,现在所有的日本人无一例外都会选择火葬。

在历史的长河中,习惯了土葬的民族在短时间内接受了火葬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

就像美军登陆日本本土受到民众夹道欢迎一样吃惊。

不用说中国,甚至连许多东南亚国家都根本不能做到这样快速。

这大概是因为日本人自古以来代代所持有的生死观、灵魂观,及对于在这些观念背后对于遗体的感觉,共同造成了对火葬持比较宽容的态度。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现代的日本人受到佛教文化影响居多,而佛教对火葬是宽容的,也导致日本对遗体出现这样的态度——不拘泥于死者的遗体。

和中国一样,长时间作为日本埋葬文化中心的是土葬。

土葬是一种把死者的遗体放在棺材中,埋入地下的一种埋葬形式。

棺材分为两种,一种是座棺,一种是寝棺。

寝棺和现在所使用的标准棺材大体一样,让遗体躺在棺材里,而座棺是把死者以坐姿放入棺材,所以多为长桶形。

由于土中的棺材经过数年时间会被腐蚀、崩裂,上面的土下沉后,墓穴会打开。

为了防止这样对于遗体的大不敬,也会事先用比墓穴大一圈的石头放置在墓的上面。

之后,就发展成了墓碑和墓石。

不过战后的日本居民将先人埋葬在自己宅子的庭院里,并将遗像供奉在屋内的情况也很多见,主要是希望取得和先人随时随刻的交流,希望先人能够为自己指明方向。

在德川时代,京都,大阪等大城市中,寻常百姓逐步开始火葬。

在江户,小塚原和砂村等地设置有多个火葬场。

并不是像现在一样在火炉中烧,对于现在来说很不完善,是在地面挖个洞穴,在里面铺上柴火,把棺材放在上面,再铺上柴火,点火燃烧。

因为火力并不大,所以变成骨灰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而在关西和真宗地带,不会带走全部尸骨,只把喉咙佛,也就是喉咙处遗留下来的像佛形状的小骨头带回去。

这也可见佛教对于日本关西人的影响非凡,而且也显示了日本人对于不拘泥于遗体样式的感情。

重要是在灵魂层面的交流,并且希望先人能够真正的“投胎转世”。

日本物语

前身为日本战国历史文化社区浪人御所“看日大本营”(2006年创栏)与日本视角(JPSOO.COM)旗下APP联合发行。旨在以文化、历史、旅游、教育、匠人等角度,阐述中日之间的差异引发用户思考,促进中国年青人对日本的全新认知,希望能有态度、有深度地传递有用的知识。

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