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尽管日本因日益增加的军费开支而陷入贫困,城市因同盟国的狂轰濫炸而被毁,然而日本在教化其子民上还是极为成功的,事实表明日本人民并没有逼迫其领导人停止战斗。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社会习惯了服从上级的命令。另一方面,同盟国的大后方并没有这些问题。”
01.
日本本土在经历着无休止的轰炸,但是在遥远的大洋中间,在硫磺岛上,孤零零的,被遗弃的日本军队继续着和美国军队的战斗,这些被遗弃在硫磺岛上的士兵们并不是在为了日本而战,更不是在为了所谓的天皇而战,但是这些日本军队还是要前赴后继地在战场上厮杀,因为他们就是这样在这个孤零零地岛屿上。
▲二战时期日军剧照
他们要切切实实地面对这些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美国军队,他们为了眼下的活着,只能一直战斗,这些日本军人没有任何撤退的资格,但是另一方面,美国军队也是杀红了眼,美国军队为了夺下这些岛屿,已经是投入了太多的战斗物资和军队,有无数的美国士兵在这些岛屿上失去了生命。
▲硫磺岛战役旧照
随着日本军队走向了穷途末路,日本军队彻底暴露了自己的恶魔本性,他们在战场上和美国军队厮杀,另一方面他们还逼迫着琉球人进行丧心病狂的“玉碎”行动,大量的琉球人一直生活在日本的压榨和统治之下,这些琉球人对日本军队可以说是恨之入骨,他们巴不得日本军队赶快被打败,就在日本马上就要溃退的时候,日本人逼迫着大量的琉球人跳下山崖或者用其他方式自杀,甚至是自己亲手对这些琉球人进行了大屠杀。
▲硫磺岛战役旧照
日本显然已经被战争和自己的选择逼到了穷途末路,可就在这个时候,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依旧还在使用着自己的扩音器鼓吹着要和美国人决一死战,甚至提出了“本岛决战”这样的疯狂计划,这个时候的军国主义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已经完全顾不上日本人民的利益,已经彻底地丧失了最后的理智,除了这些以外,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为什么要如此坚持到最后呢?是什么把全体日本绑架上了一辆死亡列车之上呢?
02.
其实关于投降的方案,在日本的战略阶层上早就有了相关的规划,日本在和美国开战之后就看到了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工业制造能力,可以说日本完全没有任何可以和美国相竞争的翻盘点,日本其实早就有了有关投降的想法,可是就是不能投降,因为关于日本的投降,并不是日本自己可以掌控的,投降是一个双向的行为,日本虽然想要投降,可是在这个时候,美国的所作所为完全不给日本人投降的机会,美国人心里有着自己的盘算,美国想要用日本作为自己的天然庞大的实验室。
▲东条英机旧照
美国人对日本的困境自然是心知肚明,他们知道军国主义日本的最后战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不是一个会不会战败的问题,美国人在最初的岛屿争夺战和大海战中确确实实损失了一些战舰和有大量的士兵们阵亡在了战场上,美国这个时候完全不关心日本是不是可以继续坚持下去,美国也不担心日本在战争之后会陷入到何等的窘境,美国人对于日本可以说是处于一个漠不关心的状态当中。
“在其他例子中,日本人常被描绘成非人的野兽。《时代周刊》(Time)的某一期封面就有一幅漫画,里面的日本士兵就像是在树林间穿梭的戴着头盔扛着枪的黑猩猩。英国驻华盛顿的大使曾在一份周报中写道,“美国人将日本人视为不知名的害虫”。”
▲硫磺岛战役旧照
因为在硫磺岛战役当中,栗原中道的理性战术确确实实给了美国人非常大的打击,也造成了非常大的伤亡,日本人的抵抗越是强烈,美国人对于军国主义日本的憎恨也就越是强烈,美国人开始了自己的小计划,首先一点就是要和日本继续开战,因为之后和日本继续开战才可以最大程度上消耗日本的国力,也为了日后的美国对于日本的全面改造和联盟打下了基础,其实在那个时候,美国人就决定了日本的发展定位究竟是什么,那就是美国人的天然实验室,不管是军事技术还是经济方案,美国人决定要用日本作为自己的实验室。
03.
这个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影响了美国人决策的重要因素,那就是核武器的研制成功,核武器的战略定位就是要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势的终极武器,但是除了在实验室中,谁也不知道核武器这个东西究竟有什么样的战争效果。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美国人决定就要用日本来作为这种终极武器的最后试验场,就这样,带着核弹头的美国飞机就这样开始起飞了,就这样的两个弹头,一个叫做“胖子”,一个叫做“小男孩”,两个人畜无害的名字的背后,是非常纯粹的毁灭和死亡,就在这两个弹头爆炸之后,可以说全世界都被这两声巨响彻底震惊,每个人都觉得美国掌控了一种末日武器,尤其是日本,这两声爆炸直接摧毁了日本的最后一点点的疯狂,日本人连抵抗和同归于尽的希望都被这两枚核武器彻底剥夺了,两次强烈的眩光之后,日本彻底走上了失败的深渊。
▲广岛被轰炸之后
其实不只是日本,在这两次爆炸之后,全世界都知道了美国人拥有了这种恐怖的武器,美国通过对于日本的无情轰炸彻底击败了日本,更在全球战略的角度彻底震惊了全世界,提升了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震慑能力。
参考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燃烧的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