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垃圾分类细化能力堪称极致,而达到这种极致,他们足足花了近五十年时间。
如今,日本几乎做到了”垃圾百分百回收”。
这种社会风尚的形成,依赖的首先不是先进的技术,而是全民对环境的敬畏和“小事从我做起”的高度自觉。
日本垃圾分类的推行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
市民层面开始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始于在日本各地进行的垃圾处理活动.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触发性事件,是1971年发生在东京的“垃圾战”。
当时,东京的垃圾全部送到集中分布于江东区等湾区的垃圾焚烧厂进行处理。
但由于垃圾未经过分类,其中的厨余垃圾含水量很高,很难进行完全燃烧,产生了大量黑烟,导致湾区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和卫生问题。
为了减轻湾区的负担,东京的各个区尝试在自己区域内建造垃圾焚烧厂。
杉并区也曾经计划建一个垃圾焚烧厂,但因市民反对,最终没有建成。
于是,大量垃圾急需运往江东区,此举遭到江东区民众的拒绝,他们和区长一起发起抗议活动,最终造成了混乱,成为著名的“东京垃圾战”事件。
事实上,当时在日本各地都出现了因垃圾处理而造成的紧急环境问题。
也正是因为经历了这场激烈的抗议活动,民众才深切认识到,垃圾问题就在每个人身边,并由此达成共识。
即垃圾问题需要大家公平承担,自区的垃圾不拿到别区处理,必须在区内建立垃圾处理厂。
包括涩谷、池袋这些比较繁华的地区,也得有自己的垃圾处理设备和处理厂。
回收来的垃圾经过焚烧,可使垃圾大幅减量。
但如果垃圾不经过分类就直接焚烧,会带来很多问题:
厨余垃圾的水分会导致无法燃烧,产生含有污染物质的黑烟。
塑料制品混在垃圾中燃烧,会产生致癌的二恶英。
而如果垃圾中混有金属物质,燃烧过程中会熔解,并粘在燃烧炉底,带来新的麻烦。
通过宣传,日本在市民层面慢慢形成并强化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
在建设垃圾焚烧厂之前,政府也会向市民说明,并确保分类回收的垃圾焚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针对市民最为担心的燃烧污染,政府还会定期对烟囱里的物质进行检测,并将数据向市民详细公布。
经过几十年努力,日本的垃圾处理越来越清洁高效,不少垃圾焚烧厂逐渐关停。
从最初将垃圾分为五类——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型垃圾、大型垃圾和有害垃圾,之后他们又将分类不断细化到上百种。
以日本环保城市北九州为例,1993年开始回收罐子、瓶子,1997年开始把塑料饮料瓶进行分类回收,2002年起设立荧光灯管定点回收……
此后,他们对纸张、废电池等近十种有价值的资源,也开展了分类回收。
在日本,你如果你不严格的执行垃圾分类的话,将面临巨额的罚款。
在以住宅团地为单位的区域社会,落下个“不履行垃圾分类”的名声,那可是遭人厌恶的事情。
丢弃的报纸会捆扎得整整齐齐。
用过的喷雾罐一定要扎个孔,用以防爆。
带刺或锋利的物品,会用纸包好再放入垃圾袋。
饮料瓶都要进行简单水洗,去掉塑料标签和瓶盖。
纸质牛奶盒会剪开、洗净并晾干再回收。
去日本旅游回来的国人常常谈论到,日本的街道是多么的干净,环境是多么的整洁。
一切美好的背后都有着不为常人所道的艰辛。日本花费五十余年将垃圾分类变成日本国民的生活习惯。
不仅仅是垃圾分类保护环境,更是改善了整个日本社会的风气。能将环保意识注入每个日本人的心中,垃圾百分百回收自然不是难事。
不知道现在的你,有没有为地球环境做一份贡献,开始垃圾分类呢?
别忘了点“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