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国”日本的由来,史前时代的日本,日本的起源

导语:

日本是神之国”,”天皇是神的后裔”,这种与科学精神不符的观念作为由统治阶级规定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曾长期支配日本人的意识。

因此,认识日本和认识”天皇”存在必然联系。”天皇”一词出自中国史籍。”天皇”称号和”日本”国号,均是在律令制形成后出现的。然而迄今为止,在很多论著,甚至在历史学、考古学和历史教科书里,诸如”绳文时代的日本”、“弥生时代的日本人”,以及”雄略天皇”、”继体天皇”、”崇峻天皇”、”推古天皇”等名称已屡见不鲜。虽然这已约定俗成,不必也很难更改,否则极易引起混乱,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至少在6世纪之前,“日本”和”天皇”都是不存在的。尽管这两个名词何时出现迄今尚有争议,但其出现和当时”倭”王朝内部政治局势、对外关系,以及周边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当可确定无疑。

日本

史前日本的遗迹

新近的考古发现,特别是1989年北九州佐贺县神埼町吉野里遗址的发现,为”九州说”提供了有力支持。同年2月23日,《朝日新闻》以《邪马台国时代的”国家”》、《佐贺县吉野里、最大规模的环濠集落发掘》等醒目标题,对此作了报道。当天,NHK新闻节目也对此作了报道。这些报道引起极大关注,据统计,在72天时间里,约有106万人踏访吉野里遗址。至此,曾经的”海市蜃楼”似已清晰可辨。

但是,20世纪末的一个重大考古发现,使”邪马台论争”重起:1997年8月11日,日本考古学者开始对奈良县天理市黑塚古坟进行发掘。由于黑塚古坟是全长约130米的前方后圆坟,墓主显然应是侍奉卑弥呼的权贵,而三角缘神兽镜当是卑弥呼从大陆魏国获取,故这一发现顿时为”畿内说”注入了活力,使之盛赞有加。1998年1月10日,持“畿内说“的奈良大学校长、考古学家水野正好在日本销量最大的《读卖新闻》上撰文称,这一发现是”本世纪最大的发现之一。

邪马台

邪马台国已清晰可见”。“三角缘神兽镜是卑弥呼受赐于中国皇帝并搜集的镜子,黑塚的被葬者获得的镜子,来自王室的镜仓。“九州大学教授、考古学家西古正更是声称:”这已经不是为‘畿内说‘补充证据,而是使研究朝一个方向发展的铁证。”但正如一些专家指出的,据《魏志·倭人传》记载,卑弥呼仅从魏国获取了百面镜子。如果这些镜子是三角缘神兽镜,那么黑塚古坟的被葬者独占其中33枚,似不太合理。这些三角缘神兽镜完全有可能是国产而非舶来的。最终,以下意见获得了众多专家的认可:“仅仅以关于三角缘神兽镜的看法为依据展开邪马台国争论,似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意见,使邪马台国重新恢复了”海市蜃楼”的原貌。

三角缘神兽镜

虽则邪马台国究竟所在何处迄今尚未明了,3世纪30年代,卑弥呼和魏国正式开始交往。国交长期中绝,似与中国政局和亚洲政局变化有关。

早在20世纪30年代,对《记纪》持批判性态度的津田左右吉已通过令人信服的比较分析后指出,首先,从第一代神武天皇至第14代仲衰天皇,仅记有天皇尊号。这是因为在被用作《记纪》之材料的《帝纪》中,未记有实名即讳名。其次,前14代天皇的所谓”尊号”,其实仅是一些称号,同6世纪后自第27代天皇至第44代天皇各有实在的、与之对应的尊号(如第27代天皇的尊号是”安闲”,第44代天皇的尊号是”元正”)相比,缺乏固有性。父子相承的原则在7世纪后半叶之前尚未形成。

邪马台国地图

应神王朝论

津田左右吉对《记纪》中不符史实之记载的批驳,倡导了一种关于大和政权起源的理论——“应神王朝论”。”应神王朝论”主张大和王权由应神天皇创始,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在历代天皇中,唯第1代神武天皇、第10代崇武天皇、第15代应神天皇在谥号中附有神名,体现了皇主神天照大神(日神)的神格。其中虽神武天皇和崇神天皇被视为国家的创立者,但应神的事迹具有理想化和人格化色彩,以此观之,属于现实社会的大和王权当始于应神。所谓应神,意为天照大神的”应身”。

窥斑见豹,可知应神天皇是在世俗社会现实、具体地实现日神神格的最初的天皇。 第二,磐余、矶城等遗址规模庞大的前方后圆形古坟的存在,表明在应神之前,大和地区亦曾存在王朝。而颠覆旧王朝建立新王朝的,就是以难波为根据地的应神天皇。

应神天皇庙

也有学者从社会发展,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对大和政权究竟何时形成作了分析。例如,井上光贞指出:”纪元前3、2世纪至纪元后3世纪的日本,阶级尚未正式分化,是初期农耕社会,按照《魏志·倭人传》的记述,在我们邪马台国九州论者看来,当时日本尚未出现统一国家。即使退一步采取大和论者的立场,在2世纪末倭国大乱之前,也绝不可能已经由大和朝廷建立了统一国家,而使用汉字纪录更是在4世纪末即应神天皇以后。所以,《记纪》的有关记述,即在此1000多年前的公元前7世纪第1代天皇神武天皇东征并即位建立大和,显然不可能是信史。”

也有学者认为,4世纪初的崇神天皇当是真正的大和政权的缔造者,在他之前的神武天皇和“欠史八代”,均属子虚乌有。近年更有学者认为,《记纪》中对作为大和统治者、第10代天皇崇神天皇政迹的记述,比较可信。例如,对男女分别课以不同额度的租税;向北陆、东海、西海、丹波派遣四道将军以扩充统治范围,均属信史。此外,大和朝廷先已崇奉的大神神社及大倭神社(现称大和神社)中明确表记的祭祀,也始自崇神天皇。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广受关注的论说,其中主要有: 一、”九州王朝东迁说”。该论说的主要倡导者水野祐在《增订日本古代王朝史论序说》(小宫山书店,1954年)中提出,应神很可能是当时在九州和邪马台国对立的”狗奴国”的后代,东迁后在畿内的大和建立了新的政权。 二、“河内王朝入侵说”。和上述论说类似,即认为大和政权是由于河内地区豪强势力的侵入畿内,建立起了大和政权。

崇神天皇

骑马民族征服说

由日本著名史学家江上波夫竭力主张的这一论说提出,大和政权是由亚洲北方的骑马民族南下,在征服了高句丽、百济和任那之后,以之为据点越过大海,凭借其强大的武力使倭臣服,并在日本列岛上建立起了史无前例的征服王朝。也就是说,游牧民族征服农耕民族建立王朝的模式,对倭也同样适用。

不难发现,上述论说均认为,大和政权系由外来者通过征服而建立,并曾获得不少拥趸。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这些论说开始受到有力反驳。例如,平野邦雄指出:”首先,如果九州王朝东迁说能够成立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它当属征服王朝。然而事实是邪马台国东迁说、狗奴国东迁说、应神九州诞生说,以及骑马民族征服说,不仅完全没有统一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记纪》批判而一度被否定的神武东征传说和应神九州诞生说,在未获得任何新的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得以复活。这无疑意味着学术的倒退。

其次,就河内王朝侵入说而言,大和同河内、摄津原本是一个地方,大和政治势力如果不能抑制作为其门户的河内、摄津,那么大和政权是不可能成立的。事实上,这两个地区在以后的‘大和朝廷’时期,即使在作为天皇、贵族之根基的畿内也是最重要的枢纽性地区。由是观之,来自河内的外来势力侵入并征服大和,似不太可能。

倭寇入侵

近年的考古发现,不仅为探究大和政权形成的时间,而且为探究大和政权发祥的空间,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一些专家根据考古发现提出,公元200年左右,大和朝廷在位于奈良盆地东南隅的缠向新建了古代都市。那时的当朝者约在公元220年去世,葬于缠向石塚古坟。由于缠向遗址和冈山县内吉备遗址类似的遗物很多,因此大和朝廷很有可能是从吉备迁入的集团建立的。

公元260年代至270年代左右,大和朝廷的势力急剧扩大,箸墓古坟就是为创建这一伟业的大和朝廷的领袖建造的。安葬王族成员的黑塚古坟、安葬朝廷属下物部氏的西殿塚古坟,也基本上在同时期建造。凡此事实,为大和朝廷究竟起于何时,提供了重要思路。尤其是最近在缠向遗址中的发现,更具有启发性。

历史遗迹

日本的史前遗址:缠向遗址

缠向遗址规模庞大,有约1平方公里。在遗址中有许多高床式住房。和掘地建造的坚穴式住房相比,高床式住房显然进了一步。同时考古学家还在遗址中发现了连接河流、被称为“缠向大壕”的运河、水田遗迹和耕作不可或缺的锹。

1987年,在遗址中发现了由木制水槽和樋(送水的管子)构成的净水道设施。这一约建于4世纪的设施在日本仅见于缠向遗址。据推测,可能用以为当时的统治阶层提供清凉甘甜的三轮山的泉水。自此,该遗址开始广受关注。

1989年,对缠向石塚古墓的调查,更使之闻名全国。缠向石塚古坟位于遗址的西北部,规模不大,全长约93米,当建于3世纪中叶。石墓前低后高,以涂有赤色的建筑材料建成,是迄今发现的日本最早的古坟。有人声称“终于发现了卑弥呼的墓!”“是不是(卑弥呼的后代)台与的墓?”最初,不少专家综合各种因素提出:“缠向遗址是大和朝廷在形成期构建的古代都市。那里的居民是不从事农业的、居住在高床住所里的统治阶层。”

但是在1991年3月,即对缠向遗址进行发掘的第20个年头,首次发现了1个坚穴住所,经鉴定当属3世纪后半叶所建。这一重要发现,证实了前此一些专家的判断:”缠向未必仅是上流阶层的居住场所。在遗址的某处肯定存在从事劳役的下层民众的竖穴住所。”

竖穴住所

“日本”的原初含义为”日之本”,即”太阳升起的地方”。关于为何取名”日本”,在平安时代发生的一场争论中曾有解释。 据《日本书纪私记》记载,承平六年(936年),在一个关于《日本书纪》的讲座上,参议纪淑光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将‘倭国’改称’日本’?”对这一提问,讲师引用《隋书·东夷传》中”日出之国”一词,答称:”日本即太阳升起的地方。”纪淑光再问:”‘倭国’确实在大唐东面即太阳升起的方位。但是在日本本土,太阳岂不是在国家的中间升起?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称‘日出之国’?”对此,讲师的解释是:”因为从唐(中国)的方位看,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所以称自己的国家为’日本’。” 不难发现,这一问一答,确实为日本国号作了很好的诠释。但是通过对历史的”瞻前顾后”,我们不难发现,被喻为”日出之国”的日本,其实颇有宇宙中蒙受太阳光泽的月亮的特征。因为毫无疑问,日本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国家的产生,无不受到周边,特别是中国的强烈影响。

换言之,就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而言,真正太阳升起的地方不是列岛,而是大陆。认清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正如纪淑光和讲师在问答中显示的,如何看待”日出”——太阳升起的地方,存在立场问题。因为只有站在中国大陆而不是日本本土观察,日本才其为”日之本”。

日本风景

结语:

战后,对“日本=日之本”的论述并不多见。”日本”国出现后,作为”大和朝廷”历史遗产的”和州”、”和国”、”和朝”等名号依然存在。例如,《吾妻镜》建久三年十月三十日条有武者所宗亲试图从燃烧着的家里取出风筝而烧掉胡须,称”唐国大宗之须施赐药之仁,和朝宗亲之须显惜弦之志”,同书建久六年(1195年)三月十三日条记,宋人陈和卿”作为宋朝来客,应和州巧匠”;收入《高野山文书》的高野山满寺僧愿文建长五年(1253年)八月二十七日条,有弘法大师向”和国”投掷金杵的记载。另外,“和歌”、”和绘”等名词也显示了相同的意义。

事实上,当时的日本和今天的日本当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今天日本的土地面积数倍于刚刚问世的”日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