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英语发音好反倒被嘲笑?会“日式发音”才能不被欺负…

前几日,日本某位网友在网上匿名投稿,一针见血指出日本盛行着“英语发音好的人反倒是被嘲笑的对象”的风潮。

先来感受一下日式英语的发音,可以选择在没人的时候大声读出来——

马库多那鲁多:McDonald(麦当劳)

撒拉大:Salad(沙拉)

咕咕噜:Google(谷歌)

她哭戏: Taxi(出租车)

斯达巴库斯:Starbucks(星巴克)

霍特鲁:Hotel(酒店)

在日本,从小学习英语,发音接近母语者的学生,或者曾有海外生活背景的归国子女,在英语课堂上说出纯正的发音时,不要说被赞赏了,反倒会被周围的学生认为“这家伙在耍帅吧”、“会英语就这么拽的么”,甚至还会受到“いじめ(欺凌)”,成为整个班级被欺负的对象。

不止是课堂上,在日本的综艺节目中也能够经常看到,英语发音好的人会被其他上节目的人吐槽到,“这人再说啥呢,完全听不懂”、“别装模作样的”,屏幕上滚动出“这人发音好过头了吧”的字幕。

也许电视中的嘲笑并不是本意,只是为了节目综艺效果,但是也能从中捕捉到一种讯息:在日本可以把“英语发音好”当作一个槽点和笑料,吐槽人家发音太好就能达到引人发笑的效果,并成功获取其他在场者和观众的共鸣。

我们来看看一些曾经因为英语发音太好而在学生时代受到欺负的日本人的经历:

“我曾经被其他同学说‘不就因为你去过国外嘛’,被他们欺负惨了。”

“我初中一年级回到日本,上学的第一天,在英语课上读了课文之后,其他人就一直嘲讽我说‘会说两句英语就这么拽么’。”

“为了在学校保护自己,我还专门学习英语的日式发音。”

还有教师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曾经目睹了一位英语教师故意为难英语好的归国子女。

当英语发音好=可笑,甚至会被欺负时,日本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从小接触英语的孩子,即使自己能说出接近母语者的发音,也会在学校故意把“hotel”说成“霍特鲁”。

开篇所说到的那位匿名投稿的网友,在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也许进入社会之后发音好的人就不会被嘲笑了吧,但是把错误的英语发音当做正统的现象却不会改变。这是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没有消失的问题,我感受到了日本的狭隘。”

也有很多日本人意识到了这一风潮中所暗含的问题,在评论中发出指责:

“这真的是坏风气。”

“日本确实存在着

把认真努力的人当做笨蛋的风潮。”

“通常来看日本人就是讨厌精英吧。”

“本以为对方和自己是一个水准,

结果对方有比自己优秀的一面。

明明是嫉妒,却不能直接表达羡慕,

只能和一个小团体的人一起嘲笑别人。”

……

在日本冲绳,还有这样一种现象,普遍认为努力读书是一件坏事,并且成绩突出的同学甚至会受到嘲笑和欺凌。

冲绳的中学生们都很怕别人说自己认真,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屈辱”。中学生们为了不被人取笑,对学习也非常消极。

或许这只是普遍发生在冲绳的个例,但是我们也能从中看到,在日本的确存在着一种“认真、优秀的人反而是笨蛋,更容易受到欺凌”的风气。

“一所懸命”,想必是日语学习者或是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朋友最早接触到的词。“为着目标拼尽一生地努力”,多么有力量的一个词,但是在今天看来,字中所蕴含的意味似乎在日本年轻人之间悄然发生了改变。

接着播放一个小插曲,在日本时,小编曾有一次穿了一件正面印着樱桃小丸子的红色T恤,一位日本朋友看见后两只眼睛顿时睁得老大,非常惊讶地说:“你为什么穿这么显眼的衣服呢,在日本这是不行的”

走在路上,他还不忘这件事,“你看看大家是怎么穿的,你得和大家差不多才行。”

……

(可是小编在中国也穿过,从未受到异样的眼光。小丸子怎么就躺枪了…)

从一件件小事中,足以感受到日本人有多么重视“同一性”了,和别人不一样或者稍有个性的人,就容易受到“特别关注”

所以,日本人为什么说不好英语,不敢说英语?除了受到日语发音的影响,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深入国民性的“认真优秀的人更容易被欺负,超出标准范围外的人更容易被嘲笑”的认知吧。

在学校的时候,并不会感到说好英语有多么重要,和身边的人用日式英语也完全足够互通。

但是在国际商贸或是学术研究会议中,在将来走进社会而需要实际用到英语的时候,一口流畅的发音可绝对不会招致任何嘲笑

对于那些嘲讽者,最好能提早做好在不远的将来面临“嘲笑”与“被嘲笑”双方互换的觉悟。

如果喜欢我们的作品,请持续关注日本物语和我们的知日圈App,并动动您的小手给我们加星标~

以下是星标的添加方法,在这里要感谢各位读者,我们需要大家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我们一所悬命的动力!

 

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