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遗”是一个中国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指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
人们也经常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形容社会风气极好。
在日本,无论是火车上、在旅店、在会议室,甚至在餐厅,再值钱的包,放在再显眼的地方,即使所有人都看见了也压根没人碰。
而且在日本入住旅馆最后退房时,你只需要上交房卡并且结清房费你就可以立马走人。
完全不会像中国住酒店,离开时要查房,显示出对客户的极其不信任。
在日本,如果你要是在外面丢了东西,其他人捡到了一定会第一时间交给警察局,或是在钱包或者其他东西里找到地址信息将东西邮递过去。
例如日本的自助加油站,自己加多少油自己放钱进去,从来没有人不付钱加油。
在日本,无论商场,超市,还是自动贩卖机都从来不装所谓钱币识别系统,不像早期中国的商店里全部都是钱币识别器。
当然现在的中国,消灭假钱的不是最好的钱币识别系统,而是移动支付。
日本人在商业闹市区逛街,手机或钱包就放在牛仔裤后兜上,也不会有小偷偷走。
难道日本就不存在盗窃这种现象吗?
存在是肯定的,但是这种概率极小。
相比日本,中国的小偷小摸就很多,比如偷一个钱包啊、一部手机啊、一辆自行车啊这种情况十分常见。
小编的小学时期有两年间曾经丢了四辆自行车,基本上每半年就一辆自行车就被偷走了。
为什么日本会“路不拾遗”?
我们细细推究一下就能发现,人在做事和做决定时一定是理性占主导地位。
举一个中国的例子,小编的一个亲戚在十几年前第一次去北京,因为是晚上到的北京,给他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满大街的酒驾,竟然让他有些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中国的首都北京。
而后酒驾入刑,你在北京的大街上根本不可能看见酒驾情况了。
既然是理性占主导地位,那么在做事之前就会掂量到底值不值得这样做。
事实上,日本对于盗窃的处罚相当严重,不存在“盗亦有道”更不存在“大偷小偷”,统一都是盗窃,因为处罚相当严重,人们不会偷,也根本不敢偷。
比如日本的能力等级考试的监考比较宽松,但是也没有出现像中国的研究生考试大面积泄题和雅思托福作弊现象,这是因为日本的考试多采用终身制,一旦作弊将会被终身禁考,而且会被计入诚信档案,将来去日本旅游基本上也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这样严重的处罚面前,人们不敢作弊。
2012年2月22日,六十六岁的鹤年正文在和歌山一座寺庙仅仅偷取一枚十日元的硬币时被捉,法庭最初判处他二十个月监禁,鹤年正文上诉到大阪高等法院,结果最后获刑一年。
(ps:你看看还不如不上诉直接认命算了)
根据日本法律,盗窃数额较小的,处三年以下徒刑或者罚款,盗窃罪最重可判十年监禁或处罚款至多五十万日元。
盗窃罪的门槛很低,偷盗十日元,约合不到一块钱人民币,竟被判刑一年,显示出日本人对偷盗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中国大陆法律虽然在最重处罚上严于日本,但对小偷小摸行为依然存在“立案金额”这样的法规,意思就是说,追回你的钱财都不够警察的跑腿费的,因此中国小偷小摸的犯罪成本很低,偷个自行车什么的就算被发现了,警察也不会费劲帮你追回的,多半是因为达不到立案金额而不予立案调查。
所以在中国相对于日本,小偷就要多很多。
日本物语
前身为日本战国历史文化社区浪人御所“看日大本营”(2006年创栏)与日本视角(JPSOO.COM)旗下APP联合发行。旨在以文化、历史、旅游、教育、匠人等角度,阐述中日之间的差异引发用户思考,促进中国年青人对日本的全新认知,希望能有态度、有深度地传递有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