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逃离北上广”的那批人,正在“逃回北上广”。日本“离京”的那些年轻人,再次“回京”,是不是事物都是“螺旋式的上升”呢?我们不得而知。
——Seamo Tsai
民国时期的“上青天(上海、青岛、天津)”,变为了后来的“北上广”,再到后来的“北上广深”。
不得不说,特大城市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排名上的变动。城市,由最初的“野蛮生长”,变为了现在的“百年规划”,不得不承认,这些城市就相当于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璀璨明珠,成为了万千的瞩目对象。
于是,出现了一个十分拥挤的论调:“所有的中国人都想成为北京人”。城市急剧扩张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犯罪率升高、污染物排放超标、堵车……
我们的“璀璨明珠”开始喘不过气,远远的超过了她的承载力,因此,门槛一升再升,让许多年轻人开始了“狼狈不堪”的“逃离北上广计划”,然而无独有偶,日本的年轻人这时也在逃离东京和大阪等特大城市。
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撰文 | Seamo Tsai
年轻人为何死命留在大城市?
逃离就那么难吗?中国许多年轻人本可以舒适的在家乡小城市“提前养老”,过上衣食无忧还能稳中求进的幸福生活,为何放弃?
罗胖曾说过:“不论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的房价多贵,只要你是一个有志向的年轻人,你都应该去到那里,等待那种城市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光芒照耀到你的天才之上。”
真正吸引年轻人的无非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资源”和“公平竞争”。
在这里,你可以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为大城市社会发达且完善,总有一个适合你的工作和前进的道路。而且不用再受“熟人社会”关系网络的绑架,在陌生的社会中一次次的完成协作,拥有契约精神。最重要的其实是,为自己的心找到一个真正的“归属”。如果说的俗一点:“财富的本质,是趋于集中的”。
乍一看,好像玄妙难解。所以才有许多人所潜意识中提及的话题,可能无意间会暴露出来的话语:“你不去大城市,作为年轻人你难道没有自己的梦想吗?不想去为之拼搏奋斗吗?”貌似这也就是人们在潜意识中将“去大城市”和“拼搏奋斗”划上等于号了。
去大城市了,可没人关心你到底开不开心。
16年日本现象级的日剧巨作,至今依然要拿出来提,据说当时日本的地铁上,如果有谁抱着手机边看剧边哭泣,那多半是在看《火花》,因为这部片讲出了每一个“上京”和去“大阪”打拼的日本年轻人的心声,用十年的跨度讲述了年轻人共同的千古遗留问题——到底是要继续追求梦想,还是要接受现实?到底多怎样算成功,到底怎样才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初到大城市的日本年轻人,光是安定下来就已经要“拼尽全力”了,梦想什么的太奢侈了吧!
已经在大城市摸爬滚打好几年的日本青年,似乎这么多年只是在硬撑,每次和家人通信都说自己挺好的,成就什么的貌似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转行?或者继续坚持,没准明天就成功了呢?
亦或者是,在《火花》中,就连生活下去都很困难的吉他小哥,最终选择了回到家乡,他不得不“杀掉”自己的梦想,回到那个只有“牛和鸡”的没人懂音乐的家乡。哭着离开东京的吉他小哥,“家乡”仿佛成了那个内心永远无法安放的“远方”。
满含泪水的被大城市“劝退”,未免有些太过于狼狈,强硬的潇洒转身,有何不可?我们大可以抱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光荣凯旋,衣锦还乡,洋洋洒洒几千字写在辞职报告上,然后扬长而去。
逃离了,可之后呢?
“成人的世界,没有诗和远方,只有屎和甲方。”
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包括日本的宽松世代),其实不比任何一个时代更希望讨好甲方爸爸,我们工作加班,只是为了守住工作,多挣加班费。
家里都有矿的人毕竟是少数不去分析。尤其是大多数独生子女更不敢放弃,不敢说不,或者说面对金钱和机会,没有资格说不。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无一例外的“由内而外”展现着“Gucci式的求生欲”。
所以,日本地铁出现了那个大口吃包子,边吃边哭泣的“社畜”,他可能被领导训斥,可能被开除,但是还是要忍住泪水,咽下食物,不让悲伤溢出来。
也许,都市白领在改了第二十三回报表以后,忍无可忍,把报表撕了个粉碎,忍住哭泣后,弯下腰把撕毁的报表又重新的粘了起来。
这回,好像没有了被“劝退”的狼狈,倒是全部剩下了“隐忍后的悲壮”,你到底有多少次苦痛挣扎和多少个难熬的夜,你到底有没有迷失自我?你到底有多久,没有真正的笑过了?
诚然,像《当幸福来敲门》里这样“悲壮的成功”固然会发生,但是,毕竟是人,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得做好最坏的打算,所以我们同样得有欣然接受“悲壮后的失败”的心情。
这批年轻人似乎给出了一个比较折中的解决方案:我在大城市努力打拼,然后挣钱之后潇洒离去,回到小城市享受生活到最后一刻。即“带着北上广的财富积累,逃离北上广”。
农村生活真的是“城市修罗场”的解决方案吗?
想必大家都看过一篇文章《我卖掉北京500万的房产,回老家生活了2年,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讲的事情很简单,做了很多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儿,2006年这位年轻人来到北京打拼,很早购房还贷,十年后,他还清贷款,以495万的价格将北京的房子卖掉。
手握近500万巨款,他凯旋回到十八线农村,以为到此为止剩下的生活一定活的相当滋润。
30万推倒破房,重盖三层小洋楼,给父母住。
40万,在市中心买了120平米的大三居。
刨除装修,和亲戚赞助费,还剩300多万,手中手握巨款,开始了“提前养老的生活”。
事与愿违,2016年底北京的房子涨到了870万,白白飞走400多万。北京的朋友圈逐渐消失了,融入不了这种天天打麻将、说话像吵架、泥泞的道路、以及肥料气息浓厚的生活。
物价比北京还贵,还是只有“麦肯基”、“康帅傅”、“粤利粤”、“漂柔洗发水”、“美地电风扇”、“旺好牛奶”的山寨之地,当地人对互联网行业的理解仅仅只是“网管”。
他看不到未来,他觉得这不是幸福的生活,仅仅是“拿着钱,等死。”的生活。
于是,怀揣300多万现金,他,再度杀回北京。
然而日本年轻人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他们觉得都市生活汲汲营营令人丧失生存意志,搬去了乡下就能够实现“慢节奏”的生活,事实上,日本的乡下生活可能比都市还恐怖!
日本年轻人来到乡下后,不但会被老人逼迫负责许多职务,就连提出任何改善村庄的意见还会遭到恶言相向,光是上班就已经够累了,这种日本乡村的老人压榨,让许多日本年轻人重新“回京”。
移居日本乡下你觉得很轻松?
日本各处的山地、乡间年年都出现人口归零的村落,由于少子化和老龄化,特大城市人数逐渐增多,小城市小村庄往往逐渐变成了鬼城,日本的当地自治团体和地方政府,为了避免自己有朝一日消亡殆尽,打出了十分响亮的口号,一般是“享受慢节奏生活、体验大自然、人情味浓厚”。
而且会给出比较优厚生育补助、医疗补助、住宅补助等等
比如北社市给出了每个家庭两个孩子免除保育费,以及到中学三年的医疗费免费,还有生产的礼金,北社市政府最高给出50万日元的礼金。
特大城市对日本年轻人采取“劝退”态度,而十八线小城市则是真金白银的希望年轻人能搬过来定居。
这个故事的结局,真能像童话故事里那么美好吗?看看年轻的日本人搬到日本乡下居住有什么想说的吧!
“我是年轻人,搬到自己的老家乡下生活了三年,什么享受节奏生活、大家都很亲切、处处是机会之类的都是胡说八道,用这种口号骗年轻人搬来乡下,简直不能再恶劣”
日本的乡下生活,对于年轻人来说怎么会变成这样。
村民讨厌外人却又强迫做事
日本很多年轻人想在乡下过着“归隐田园”的生活,吃穿住行都靠自己,一般会考一个猎人执照,在乡下打猎,然后开民宿,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
但是一般村民和从城市来的年轻人格格不入,甚至不认同当地政府的决定。日本村民的目光看的不是那么长远,只要是“外人”甭管是来干什么,都要有所防备和心里上的芥蒂。
我们从细田守的《狼的孩子雨和雪》中就能明显的感觉到身为“外人”的年轻人,很难融入乡村,他们打心眼里瞧不起年轻人,认为他们肯定待不下去,只是这个地方的累赘。
这些老村民,敢公然和当地政府叫板,因为他们“德高望重”,所以如果是一个“外人+年轻人”再带着猎枪进入乡村的话,大家当然是视为“危险人物”大加排挤。将政府抢救村落的决定抛诸脑后。
但毕竟不能干预他人生活,日本的老村民会立即将年轻人“捧上”村长宝座,让他当牛做马,吃苦受累,大事小情都交给年轻人做,其实就是在逼他走,让他早点停止无意义的反抗。
日本村庄靠老人决定,年轻人无条件服从
日本村庄的老人会将年轻村长直接架空,村子里主要的事宜都是老人说了算,年轻村长只能做杂事,这些日本村庄的老人们只会出一张嘴指挥村长打扫全村的砂石。
如果这个被架空的村长敢提出任何的“不同意见”,直接被怼的情况会经常发生。
但来到这里的日本年轻人如果成家的话,将会更难离开这个“人间炼狱”,因为当时毕竟是冲着慢节奏生活和补助来的,但如果是孩子还没诞生的话,最好还是因为补助来,也因为补助走。
如果孩子降生,得到补助,会更加离不开村庄,既然日本村庄的生活和自己想的不一样,最好趁早“回京”。
“虽不能一概而论,不过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一都住在乡下的我可以说乡下的自然环境的确很好,不过村民太让人讨厌了”
“我也在乡下长大,乡下的确很多邪恶爱找碴的人”
“完全能够理解,首先,慢节奏生活在乡下,根本不可能。”
“乡下年轻人减少造成消防团、祭典、学校活动的负担都很大,可是想要提议改变,乡下的老人又会顽固到底,一想到我再也不用待在乡下就很庆幸(虽然下周又要回老家了)”
似乎中日两国的年轻人,还有很长路要走。
以上です。
如果喜欢我们的作品,请持续关注日本物语和我们的知日圈App,并动动您的小手给我们加星标~
以下是星标的添加方法,在这里要感谢各位读者,我们需要大家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我们一所悬命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