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総理结束了为期四天的日本之行,11日下午从北海道新千岁国际机场乘专机回了国。出乎寻常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直把他送到登机舷梯口。
日本媒体用“特别待遇”来形容李総理的此次日本之行。因为安倍首相自始至终全程陪同外国首脑,是很少有过。安倍首相最后把外国首脑送到舷梯口告别,则从未干过。而如今安倍如此亲历亲为,都是因为客人是“中国総理”,某种意义上,比美国总统还重要。
中国把李総理的这一次访日活动,定格为“相隔8年来中国総理第一次正式访问日本”。而对于李総理个人来说,则是相隔26年的对日访问,自然,这一次的访问,是来之不易。
中日两国在过去几年间,经过激烈的对立和竞争,最终使得大家都清醒地认识到:“斗则两败,和则双赢。”于是,双方终于都放下了面子和架子,重新坐在了一起。
李総理的此次日本之行,有四个重要背景:
一是安倍政府充分认识到围堵中国产生不了作用,因此,开始调整心情,认真思考如何跟一个发展迅速又政治趋于长期稳定的中国打交道;
二是日本需要中国支持日本解决被绑架日本人质的问题,支持日本参与朝鲜半岛和平进程的谈判。
三是中国也认识到,中日两国关系不能拘泥于无法迅速解决的历史问题与钓鱼岛问题,而应该用更全面更广泛的战略眼光,来全面改善两国的关系,平等对待日本,寻求面向未来的新合作。
四是捉摸不定的特朗普政权不断地挑战中美关系,也冲击了中日共同的利益。作为世界第二大与第三大经济体的中日两国,有必要联合起来,共同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阻止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
这四个重要背景,使得中国两国首脑真诚地坐在一起,下决心彻底改善两国关系,并建立起两国崭新坚实的合作框架。
那么,李総理访日几天,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果?追随采访多日,我觉得这几项成果比较显著:
第一,无论是李総理使用“新起航”,还是安倍首相使用“上了一个崭新台阶”,都向世界宣告了一点:长达多年的中日对立关系已经结束,两国开启全面合作的新时代。
“必须建立长期稳定健康的两国互惠关系”,成了两国政府与民众的共识。因此,无论是在首脑会谈当中,还是一系列的记者会见中,双方都避谈可能冲淡这一访问成果的敏感问题——历史与钓鱼岛,让两国关系向前看!
第二,中日两国签署协议,正式宣告从6月起,两国启动海空紧急联络机制,这使得一个长达10年悬而未决的重大安保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以后中国舰队与空军编队进出连接东海与太平洋之间宫古海峡,可以通过预先打招呼的方式,避免日本自卫队跟踪和空中拦截,防止两国军队的擦枪走火,因此建立起两国的军事互信,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削弱美军在东亚的存在感和日美同盟的紧密感,为今后中日两国构建东亚安保合作体制奠定基础。
第三,中日两国签署协议,同意建立官民合作委员会和论坛这一特殊的合作机制,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这一协议的最大意义在于,今后在第三方市场,中日两国不是进行廉价的竞争,而是组建联合体共同开拓,尤其是在高铁等基础设施领域。同时,日本也通过在第三方市场与中国的合作,变相参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提高两国经济与技术合作的粘合度。
第四,李総理首次提出的“中日韩+W”的创新合作模式,为强化三国全面的经济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尽早创建东亚经济共同体提供了全新的战略思维和无限可能。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市场更为开放的政治姿态。
这一个创新合作模式的实践,首先必须先尽快建立起中日韩三国自贸区,以此为基础,形成“中日韩+东盟”、“ 中日韩+欧盟”、“ 中日韩+非洲”等共同市场,主导世界自由贸易经济,对抗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这些共识均已经写入了《中日韩首脑峰会东京宣言》之中,让日韩看到了与中国合作的新前景。
第五,中方成功阻止了安倍首相希望将“可完全检证、不可逆转的无核化”写入《东京宣言》的企图,为朝鲜无核化问题分阶段解决创造了一个良好条件。
“朝鲜必须完成可完全检证、不可逆转的无核化”是安倍首相在今年4月访问美国时,作为日美两国解决朝鲜问题的硬性条件,与特朗普总统达成的共识。作为本次中日韩三国首脑峰会的主席国,安倍首相从开幕致辞到联合记者会发言,均反复强调这一要求。而中朝首脑大连会谈中,已经达成了“分阶段实施”的共识,因此,中国明确反对安倍的这一主张,使得《峰会宣言》的文字表述多次出现交锋,一直拖到当天深夜11时半,才最终达成妥协,日本同意将“安倍主张”不写入宣言之中。而中国作为“还礼”,表明了愿意协助日本解决人质问题,支持日朝直接对话的立场。
第六,这一次签署的中日电影拍摄制作合作协议,为两国的电影在对方国家上映,创造了很好的政策条件。这将有利于加深两国国民的相互理解、增进两国国民的感情,消除互厌情绪。
80年代是中日关系的黄金时期,而这一个黄金时期的诞生,在文化层面,要归功于以高仓健主演的系列电影和以山口百惠主演的系列电视剧在中国的上映,让中国人民第一次认识到了“鬼子原来也有人情味”、“资本主义原来比我们社会主义还先进”。而张艺谋导演的系列电影在日本的上映,也让日本人民了解了淳朴的中国民情,日本民间掀起了援建中国贫困地区“希望小学”的热潮。但是,1998年之后,出于政治等因素,中国大量拍摄“抗日神剧”,自然也不再进口和公开上映日本的电影与电视剧,中国电影电视剧也无法在日本上映,两国国民的感情开始陷入“对立”。因此,这一次两国签署的协议规定,只要双方合作拍摄的电影,都可以在对方国家上映,这就为中日回归“高仓健、山口百惠时代”,创造了条件。
第七,中日双方同意就中国最终解禁因福岛第一核电站核辐射问题引起的对日本10个地区原产食品进口的限制令展开协商。
这是日本政府较为期待的一个成果。中国方面虽然依然谨慎,但是,政府层面已经从“坚决不谈”到“可以谈”的转变,给日本政府带来了希望。日本扩大大米等农副产品对中出口,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
第八,李総理的此次访日,引起了日本朝野广泛关注,日本各大电视台和纸媒均作为头条新闻予以正面报道,有助于改变日本民意对中国的负面看法,进一步改善两国关系。“民意始动”,是此次李総理访日的很大社会效果。
日本经济界最为欢欣鼓舞,参加日中友好七大团体欢迎酒会的日本各界人士都竖起了大拇指,感觉到中日关系的彻底回暖,看到了中日两国“不再战”(对立、摩擦)的美好前景。“我们可以安心了”,这是大多数与会者的真实感受。而日本媒体在报道中,均十分正面和积极,而且是少见的从头到尾的跟踪报道,几乎让每一位日本国民都知道:“中国総理来日本访问了”。
从东京到北海道,从中日韩三国首脑峰会到正式国事访问,在实际上只有短短的3天多一点时间里,李総理参加了20多场大大小小的活动,可谓是马不停蹄,劳苦功高。这一次的访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最终全面改善两国关系,建立崭新的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热身”。今年秋天,安倍首相正式访华,明年6月前后中国国家元首正式访日,将会为两国关系的新发展“加热”。而高峰期,毫无疑问是明年6月的元首访日,中日两国第五个政治文件的发表,最终将会为两国未来关系做好规划,定下最高行动准则,为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奠定最有力的基础。
以平常心看到中日新关系,自然会令人心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