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每年有超过八万件领养养子的案例,放眼全世界都能排上名,但是与其他国家完全不同的是,养子中98%是年龄在二十至三十岁的成年男子,并且这些养子一般都会进入企业的最高决策层。
——Seamo Tsai
之前物语君和大家介绍过日本“长子”和“次子”之间的一系列问题,这回依然是关于“子”的话题,这回咱们讲的是“婿养子”。
有没有发现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日本给我们的印象里貌似“养子”占了比较大的一部分比重,就连我们许多熟知的“有名人”也都是“养子”,例如,汤川秀树、松下正治、芥川龙之介等等。
这是怎么一回事?
在中国一般谁被收养,成为养子,貌似都是孤儿或者给人一种很可怜的感觉。
反倒在日本为何出现了这么大量的养子呢?
这首先要从日本的历史开始讲起。
“养子文化”由来已久
早在日本的律令时代,日本就已经对收养养子有了法律规定。
收养养子在日本并不等同于收养孤儿,而是各家大名争夺利益的政治工具,这种文化更多地掺杂了谋略与外交的色彩。
如果放在战争时期,我们可以说中国古代靠“通婚”维持中原和蛮夷之间的稳定和平衡关系,而日本古代是依靠“养子”来实现各个家族力量和谋略的均衡,以防家族被吞并或者被同化的情况。
然而到了和平时期,日本的“养子文化”依然没有消失,反而一直延续了下来,在和平时期,“养子”在“家族延续”和“振兴家族”方面的意义就更加凸显出来了。
日本公认的四种养子形式
1婿养子
是将女儿的婚姻与收养养子合二为一。
这种收养方式是日本从古至今的主要收养方式,在后面会详细讲述。
2顺养子
是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会将弟弟作为养子。
这种形式虽然可以用以血缘为纽带的方式继承了家族财产,但是会直接导致“辈分错乱”,由于为了继承家业可以改变事实存在的人伦关系,所以会导致家族辈分观念浅薄,一定程度上埋下了“下克上”的基因。
3末期养子
顾名思义,如果后代无子,但自己生命垂危时日不多,在生命几乎快要终结的前夕指定的养子。
4临时养子
这种情况多见于日本战争年代,如果后代无子,自己需要亲上战场或者担负生命危险的时候,为预防不测,会指定临时的养子,若不测发生,养子将是家族的合法继承者。
以上四种养子形式,构成了日本从古至今比较完善的“养子文化”。
养子制度在日本古代的本质
中国收养养子的本质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并且“养儿防老”。
但在日本古代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手段。
势力较大的家族会逼迫势力弱小的家族,强迫他们收养自己的孩子为养子,并且强迫弱小家族交出“家督之位”,以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和平吞并”手段。
所以“养子”在日本古代的本质是“和平兼并”和“维护本族利益并传承”。
“婿养子”和“选贤制”无关,更多的是无奈
而在现代日本,“婿养子”成为了“养子”的主流。
如果家族没有男性继承人而有女儿,可以收养养子与自己的女儿婚配,但是养子必须改妻家姓,当然孩子也随妻家姓,才能成为“婿养子”合理合法继承家业。
个人感觉有点像中国“上门女婿”的加强版。
也有许多日本的企业董事长在家族企业里挑选表现优异的高层经理成为养子。
一旦成为大企业的养子,在通过合法手续正式成为养子之后,也必须改变姓氏后才能继承家族企业。
日本家族企业十分注重家业和企业的传承和完整度,如果掌门人出现了生育困难,后代无子的情况,“婿养子”会是他们的选择。
这样一方面确保了家族企业“后继有人”,保证了企业的长盛不衰,也保证了家族的兴旺和发展。
而对于“婿养子”来说,日本独有的“继承制”也提供给了出身不好,但十分优异和有才华的人以打破天花板的机会,并有机会入驻“上层阶级”。
虽然“婿养子”表现为“选贤制”,但其实是无奈之举。
日本社会普遍结婚率低下,而且生育率也低,在政府的高福利推动下也毫无进展。
而一方面社会老龄化严重,各个大企业普遍出现了“后继无人”的情况,就连安倍晋三都曾坦言自己没有孩子,然而如果有幸一些企业的掌门人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拥有子嗣,那么后代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都不是长辈能够左右或强行规定的。
为了让企业延续下去,这些掌门人不得已让有才华的人继承自己的血脉和企业。
虽然表现出来像是“选贤制”,但和中国“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为,“婿养子”的本质是“任贤为亲,亲贤合一”。
请踊跃发表您的看法,同时也别忘了给小编加个鸡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