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过后,是否一地鸡毛,我们“骑时更轻松”了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得到解决了吗?各位的心中应该有一个大致的答案了。
有“大跃进”,就有“大撤退”
10月25日,据日本媒体报道,ofo,其总公司,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向其海外进驻的滋贺县大津市、和歌山县和歌山市和福冈县北九州市传达了退出日本市场的意向。
日本媒体的相关报道
有内部人士透露ofo退出日本市场主要是因为“积雪原因和共享单车内部滥用问题”,但仅仅在日本市场入驻半年就草草收场,ofo自身应该有所思考。
早在2016年11月,ofo以新加坡为海外的第一个试点国家,由此开启了“大跃进运动”。
仅仅一年,ofo在全球十余个国家推出了小黄车服务。戴威就像坐上火箭一样,在全球加速推进海外市场,若按照之前的计划,ofo将会在2018年年底覆盖全球超过两百座城市,并进入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事实不如愿,甚至刚好相反。
2018年7月,ofo终止以色列和中东地区的相关服务。
ofo关停澳大利亚相关服务。
ofo暂时性退出德国市场。
2018年8月,ofo基本退出韩国市场
ofo全面退出美国西雅图市场……
然而,只是十月轮到退出日本市场而已,没有什么“太大的意外”,但是也足见ofo的苦痛挣扎。
ofo还能撑过2018的冬天吗?
摩拜卖身美团,ofo法人变更。今年不光滴滴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就连共享单车行业也艰难度日。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造血困难”和“融资不利”。曾经被风投视为掌中宝的“ofo”。在巅峰时期,用户人数超过两亿,进驻超过二十个海外国家及地区。一举获得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企业保守估值超过三十亿美元。
今年ofo小黄车登陆日本市场的新闻发布会现场
但是“ofo”现如今只能靠抵押自己的共享单车艰难度日,虽然外界不断传出“被收购”的谣言,官方也多次否认,但是ofo内部早已军心动荡,最终依然难逃脱被收购的结局。
现在普遍讨论,关于ofo,能够聊到的话题基本上只有:何时被收购,被谁收购,用多少钱收购了。
ofo为何在日本水土不服?
其实日本对于自行车的管控,比我们想象中严厉的多。
不得占用公共道路,所以ofo在日本投放的时候就要单独的将一个个停车点圈出来,并且和市政府商量圈地的租金事宜。
但凡是有共享单车被随意停放,市交通管理人员就会直接没收,如果要将共享单车要回,你需要交纳三千日元的罚款。
并且日本法律也对自行车进行了一系列限制:
严禁二人共乘、不得骑车打伞、严禁并排骑行、严禁骑行时打手机、禁止酒后骑行、在车道上禁止逆行等等。
并且日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因此在日本,产生独有的“日剧跑”也是有其原因所在,因为料理自行车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远远大于自行车在日本作为“代步”功能的成本,需要注意的点过多。
而且在日本在各大旅游景点自身就存在着市役所提供的“租自行车服务”,而且不光免押金还租金很低,这样ofo在日本本土的景点市场就很难与之相争。
并且日本社会对于“移动互联网”和“电子支付”依然不感冒,原因在于日本社会对于隐私的重视,所以在日本,不要说是ofo了,就连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很难和“西瓜卡”抗衡,只要是细心的观众就会发现,日本人的手机壳里一般都会夹着西瓜卡,而不是点开APP进行支付。
怎么理性对待ofo
我们需要对ofo给予一个“大大的肯定”,虽然共享事业进入了瓶颈期,从日本退出。但是我们要对勇于扩展海外事业的企业家给予温暖的鼓励,我们要盛赞他们的创新精神,这种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添砖加瓦的精神。
但是,换个角度,其实我们都明白。
冬天,除了最后一公里的“物理距离”,还有最后一公里“刺骨的寒风”。
雪落在苍茫茫的大地,寒风吹走ofo里的“押金”。
ofo是否能抵挡过2018年“资本的寒冬”?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です。
如果喜欢我们的作品,请持续关注日本物语和我们的知日圈App,并动动您的小手给我们加星标~
以下是星标的添加方法,在这里要谢谢各位观众姥爷和衣食父母们,你们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