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10次后国人从点滴感受两国之间的生活大不同

我在日本留过学,工作过,前前后后旅行+出差去过不下10次,应该属于在日时间比较长的那种。要问我回国以后有什么改变,那就是:

我不再以日本为中国发展的必然目标;

不再以“成为日本人”作为自己对日交流的目标;

不再以“讨好日本人”作为自己对日交流的手段。

去日本10次后国人从点滴感受两国之间的生活大不同

1、不再以日本为中国发展的目标

不可否认,第一次去日本(初三)之前,受动漫影响,我就很喜欢日本,也知道日本的很多优点,但去了之后,还是很受冲击。从此,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日本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目标。

换句话说,就是:中国未来在各个主要方面,都会发展成日本现有模式。

甚至,当中国未按照这个方向发展的时候,我还会觉得痛心疾首。

但是,慢慢才发现,我的想法非常幼稚。

这里就不谈文化发展路径等问题了,就还是说说具体的,比如日本人的规矩。

日本人很守规矩,社会秩序极好,在里面会感到舒服,这都是真的。

但是,并不意味着日本的规矩都是好的、都是必要的、都是我们该学习的。

这就是对日本理解的两个层次了。

对于一项日本的规矩,我们应该怎么做?

是跪舔,还是全盘否定?显然都不是。

正确的做法,是了解这个规矩的意图、原因、发展历程及所依据的社会环境,然后分析一下它的利弊,以及在中国执行的可能性,最终根据实际取其长处,然后想办法在国内推广。

就比如说电车打电话的问题,最初是为了防止影响心脏起搏器,后来又因为日本人很热爱安静,因此事实上就成了“电车打电话会吵到别人所以不能打电话”(实际上电车和公交车里面的广播也是这么说的,并未涉及起搏器问题)。

去日本10次后国人从点滴感受两国之间的生活大不同

但这里就有问题了。

如果打电话会吵着别人,那么说话呢?是不是说话也会吵着别人?

于是就发现了矛盾之处:电车里可以说话(不能太大声),但是不许打电话。

那么再进一步思考,既然可以说话,而且电话很难真的影响到起搏器,那么为什么不能允许小声打电话?

实际上吵着别人的不是“打电话”,是“大声打电话”。

只不过,“大声打电话”有时候不好界定,所以干脆不给打电话。

这是因噎废食还是行政学的思考,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再举个例子,日本人的垃圾分类特别仔细,让人尊敬,觉得日本人真的很保护环境。

但是住久了发现,这有问题啊。

去日本10次后国人从点滴感受两国之间的生活大不同

你说塑料袋污染环境,为什么你们丧心病狂地用塑料袋?

怎么叫丧心病狂呢?

比如,超市里,食品和生活用品甚至是药品一定要不同的塑料袋,拿日本著名的雷诺宁壮阳药物来说,如果是药店购买会特地用不透明小袋子封好再装到大袋子里去;而像生鲜食品类哪怕包装的很好,也一定要再逐一套一层保鲜袋再装入大塑料袋。

比如你买两盒牛肉,那么就会每盒都套保鲜袋,再用一个大袋子套着。

然后很多机构,进门的时候用塑料袋把雨伞套起来,出门的时候再把塑料袋扔掉。

然后你叫我中国减少使用资源保护环境?吃错药了吧?

是,塑料袋是可以回收加工再利用,那么分类回收是不是要花能源?再加工是不是要花能源?

一开始不用那么多塑料袋不行吗?

不行。

这就是日本。

所以,尽管我现在在国内也会有意识把肥宅快乐水等塑料瓶单独收集,但那只是为了方便楼下捡瓶子的老大爷,不是为了学习日本。

垃圾应不应该分类?应该。

应不应该像日本那样搞?显然国内不现实,也没必要。

甚至,与其回收塑料袋,不如想办法开发可降解塑料袋或者可燃塑料袋,这才是正路,是人性的解放。

去日本10次后国人从点滴感受两国之间的生活大不同

上面只是两个例子,实际上日本社会的很多规矩,都是“通过压抑人性来换取和谐”。很多人觉得日本服务员态度很好,但实际上你是服务员的话会怎么样呢?哪怕昨天晚上你的女朋友向你坦白你技术远远比不上她前天晚上的炮友,你今天也得拿出自己的最佳状态来应对客人。

怎么样?开心不?

都说日本有人性,但在我看来,这就是最大的没有人性。

男女不平等我就不说了,之前所在的一个部门,三个领导,八个女下属,加我一个临时借调员工(男)。女人天然不如男人?

要黑下去,我还能黑一个小时,但那样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简单总结一下,那就是:

日本虽然比中国发达,但并非每个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有的方面不如我们,甚至在部分方面走入了歪路,我们越学越糟。

所以,日本虽好,冷静看待。

去日本10次后国人从点滴感受两国之间的生活大不同

2、不再以“成为日本人”作为自己对日交流的目标;

简单一句话:我希望自己看起来跟日本人没两样,我也能做到被日本人开玩笑地去夸“你中文为什么那么好”,但那只是为了能最大可能减少与他们打交道的障碍,并不意味着我要成为他们的一员。

相反,每次被误解为是日本人的时候,我都要强调:我是中国人。

所以不要指望我全盘接受你们那套。

我愿意接受的部分,是我觉得有道理的,是我对你们的善意。

我不愿意接受的,是我作为外国人天经地义的,是我的人格和尊严。

换句话说,朕不给你,你不能抢!

不要跟我谈入乡随俗,你日本人来了中国,也没办法完完全全入乡随俗。

本来我来到你的国家,我尽量去体谅你,你也考虑到我是外国人而尽量体谅我,这才是异文化交往的应有的样子。

关于入乡随俗,我再举个例子。

很多人喜欢喷中国游客不守规矩,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有的方面是中国游客确实素质不高,有的方面就是中国游客不知道你的规矩啊!

中国人聚在一起吃饭就是喜欢热闹,不热闹这饭吃得不开心,我又没来过日本,我怎么知道你日本人喜欢安静?

何况,要不要我去居酒屋拍一拍日本人喝醉酒以后的样子?

当初你努力宣传希望我们来旅游,然后嫌中国不守规矩嫌中国人只会买买买没文化?

这叫什么?这叫求狗完丑。

我是外国人,我不知道你的规矩,我不丢人。

我尽量遵守你的规矩,但是也请你理解我有我自己的规矩和习惯。

所以,真心劝告刚到日本没多久的留学生们:你想当日本人,只会被人看不起。要挺起腰杆做人,就要做个中国人。

或者再简单点:

你可以像个日本人,但别当个日本人。

去日本10次后国人从点滴感受两国之间的生活大不同

3、不再以“讨好日本人”作为自己对日交流的手段。

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在日本宣传中国文化时,翻来覆去只讲传统的东西,比如旗袍、中国结等很多很多,都不是真正能反应现代中国的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两个原因:

1、日本人喜欢看这个;

2、对现代中国没信心。

因为没信心,所以会想办法从过去寻找一些日本没有的东西来进行宣传;

同时因为发现日本人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所以更加觉得中国只有传统的才有价值。

这还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但是仔细想想,才发现,这种行为是在讨好日本人,而不是在宣传中国。

当然,宣传一样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受众的喜好和乐趣,这没错;

但如果执行“唯受众论”,那就不是宣传,是“讨好”了。

日本人为什么喜欢那些中国传统的?

因为他们闭塞、他们落后、他们只知道那些传统的!

问问日本人他们知道中国哪里?

绝大部分人:北京、上海。

北京上海之外呢?

答:大概是农村吧。

我就只能一句话:握了个大草。

我现在和日本人说话,喜欢把国内网上的梗解释给他们听。

你们懂就懂,不懂我解释,还是不懂的话,那说明你没有幽默细胞。

我给你看支付宝、看饿了么、看嘀嘀打车,你有疑问可以问,不懂的我来解释,你说这东西有很多缺点我们可以辩论,你非说这个不好日本的才是好的,那我当你智商为0。

我告诉你中国有很多城市发展的都很好,你不相信我也懒得解释,你没兴趣就算了,反正错过的发展机会是你自己的,不是我的。

我宣传真实的中国,牛逼的地方我不谦虚,落后的地方也不藏着掖着,中国就是”途上国(发展中国家)“,实事求是承认缺点不丢人。

我看日本好的地方,夸起来不吝啬词语;我看日本不好的地方,就实实在在指出问题(当然保留一些情面)。

顺便,今天中午给一群日本人实际演示了饿了么,他们有人问钱怎么交,有人问送到了还是不是热的,有人问不送过来怎么办,全部解释完以后他们纷纷表示:既然中国搞起来这套了那我们日本也能搞起来。

我觉得我的目的达到了,比较开心。

我不讨好你们,我只告诉你们真实的想法。

去日本10次后国人从点滴感受两国之间的生活大不同

其实这个世界吧,没有统一标准的。

日本人守不守规矩?不是一般的守规矩。

日本秩序好不好?不是一般的好。

日本人压不压抑?不是一般的压抑。

日本规矩多不多?不是一般的多。

以上四句话是同一件事的四个方面,你想要一点就要同时接受另外三点。

相比而言国内呢?自由,没人管,乱。

这也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表述而已。

关键在于你喜欢哪个。

我之所以看不惯有几个高赞回答,是因为他们把“电车上不给打电话”这种“规矩”当做了一种更高的社会发展境界。

我就只能呵呵哒。

我自己的电话,我凭什么不能打?就凭你们喜欢安静?那我还喜欢热闹呢。

你说打电话会影响别人,那我小声点不行么?什么?你听着声音就觉得烦?那你别活了。

别说我这话难听,现实是:

日本的社会秩序是以极大压抑人性来实现的。

注意“极大压抑”四个字。

每个人都应该遵纪守法,我明白;

但是日本人,那真的是走得太过头了。

留日的很多人,也太把日本人当回事了。

我在日本的政府里工作过,别扯什么“你不了解日本”。

我在日本街头,绝对比知乎上99.99%的人更像日本人;

我的日语口语,也比知乎上99.99%的人口语更好;

我可以和日本人一模一样,因为那样有助于我去告诉他们中国的样子;

但是我就是中国人,我就是不喜欢日本人那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